人才,是立业之本;高校,是育才之地。而文教结合机制创新的肥沃土壤,有利于人才的脱颖而出。
近两年来,作为上海 《关于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意见》的第一个相关配套政策,《关于深化人才工作体制机制改革促进人才创新创业的实施意见》,即“20条”及《进一步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加快推进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实施意见》,即“30条”先后出台,目标是促使上海成为国际一流创新创业人才的汇聚之地。我们欣喜地看到,在文艺领域,这些政策正通过文教结合的逐步深入得到很好地落地。
为了破解文艺人才“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的难题,本市自2016年起,在《上海市文教结合工作三年行动计划(2016-2018年)》框架下,充分用好上海教育综合改革国家试点和本市文艺院团改革试点的契机,市级文教结合专项资金安排近1000万元,引“高”补“缺”,依托高校设立了3个高层次人才工作室和4个紧缺文艺人才创新工作室,鼓励相关高校引进“三外”文艺人才(海外、市外或教育系统之外)进驻工作室,开展学科教学和文艺创作,双向支撑高校相关文艺学科建设和文艺产业改革发展。
7个工作室名家汇集、各具特色
3个高层次人才工作室名家荟萃,分别是:在上海戏剧学院设立的谭元元国际芭蕾艺术工作室,推动中国芭蕾艺术走向世界;在上海师范大学设立的海上绘画名家工作室,集聚绘画名家形成支撑国画创作合力;在上海视觉艺术学院设立的蒋道银名家古陶瓷修复工作室,集聚人才让国宝级残碎古陶瓷重获新生。
4个紧缺文艺人才创新工作室拾遗补缺,分别是:在上海音乐学院设立音乐人才储备工作室,留住一批有才华、有潜力的紧缺音乐艺术人才;在上海大学设立中韩VR技术研发与国际化创新艺术人才工作室,成建制引进韩国国立综合艺术学校VR研发团队,紧跟国际最先进的VR、AR虚拟现实技术,结合中国传统文化,打造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VR虚拟现实内容平台;在上海师范大学设立水墨动画和儿童多媒体音乐剧两个紧缺艺术人才工作室。
集聚60余名高水平和紧缺急需的文艺人才
依托本市文教结合工作机制强有力的协调推动,一年来在相关高校和文艺院团共同努力下,这7个工作室集聚了60余名高水平和紧缺急需的文艺人才,包括:以华裔“芭蕾女神”谭元元为首席、4位外籍专家组成的高水平舞蹈团队;以油画大师俞晓夫领衔、8位绘画大师和13位青年骨干组成的高水平绘画创作团队;以“中国古陶瓷修复第一人”蒋道银领衔、3位外地名家和10名青年骨干组成的古陶瓷修复团队;以美影厂第二任厂长严定宪领衔、9名顶级专家构成的水墨动画创作教学团队;以中国福利会儿童艺术剧院院长蔡金萍领衔、3位著名创作大师组成的儿童音乐剧创作团队;以韩国国立综合艺术学校李廷旼教授领衔、6位韩国VR技术专家组成的VR技术研发创作团队,以及5位在棱镜组合、二胡演奏、小提琴演奏方面颇有造诣的音乐人才。
2017年力争建设15个左右人才工作室
自2013年实施第一轮文教结合三年行动计划开始,本市就把引进和培养高层次和紧缺文艺人才作为重中之重。据了解,2017年文教结合工作将进一步加大对高校文艺人才工作室建设力度,市级文教结合专项投入将增加到2000万元左右,力争建设15个左右人才工作室,引进更多高层次和紧缺文艺人才,双向支撑本市国际文化大都市建设和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
人才引进落户相关推荐
为了确保您的测评结果更准确, 我们申请您留下联系方式以便我们人工审核后通过电话回访告诉您准确的测评结果。*您的信息受 《隐私保护声明》保护
提交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