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清华北大毕业生也来抢工作 是谁动了师范生的奶酪?
来源:上海落户帮
2022-05-30
691 浏览
连清华北大毕业生也来抢工作 是谁动了师范生的奶酪?
胡薇(化名)看到最近深圳市龙华区招收中小学教师年薪30万的消息,心里充满了羡慕。她是中国西南一所师范大学的本科生。在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76名毕业生的名单上,没有她的大学的名字。
“在全省中小学当教师是我们的主要就业渠道。虽然工作稳定专业,但工资水平并不理想。而近年来,进入名牌中小学的机会越来越少。”胡宇说。
就连深圳本地的师范生也没有多少“地理优势”。在龙华区的491名用户中,只有6名来自深圳大学,而深圳师范大学的毕业生约有几百人。官方数据显示,深圳大学师范学院2017级本科生月平均工资为5192元。
“现在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的毕业生来到中小学教师队伍中。我不知道师范生的障碍是什么。
宁波大学师范教育学院副教授周国平说:“毫无疑问,传统师范院校的师范生就业市场将受到冲击。”我国基础教育对教师的需求每年下降到30万人以下,每年有60多万师范生毕业。
师范教育急需结构和水平的转型升级。”周国平说:“越来越多的综合性大学毕业生对师范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领域提出了挑战。”
高师院校“去正规化”
虽然是一所省级师范大学,但胡薇说,她中文系的师范生还不到总数的三分之一。
这是传统师范教育“萎缩”的一个侧面。据不完全统计,上世纪80年代,我国高师院校占全国高等院校的25.5%,到2013年,已下降到8.5%。
二十一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梳理了教育部直属的六所师范大学的数据,包括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和陕西师范大学。调查发现,2018年,6所高校共有27641名本科生,其中师范生8645名,仅占总数的31.3%。
六所高校中,西南大学的师范生最多,为2210人,但仅占毕业生总数的22.69%,未达到六所高校的平均水平;北京师范大学的师范生最少,为438人。仅占毕业生总数的17.62%。
在8645名师范生中,也有大量公费师范生。中央财政负责安排学生在校期间的学费和住宿费,并提供生活补助。学生毕业后主要在中西部中小学就业。
在教育部直属的六所师范院校中,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和中国师范大学的师范生2018人均为公办师范生,陕西师范大学普通师范生仅为18人。
地方高校更是决心“去常态化”。北京师范大学教育部部长朱旭东在中央举办的“庆祝第35个教师节暨2019中国教师发展论坛”上介绍。
资料显示,2011年山东省第二批本科招生共有101所师范院校,但经过第一次志愿填报后,其中91所院校没有全部录取,90%的师范院校需要通过志愿录取考生。
对学生数量和质量的担忧一直持续到今天。”浙江一所地方大学教务处的一位人士对《21世纪经济新闻》记者说:“学校和院系的领导希望把师范专业全部砍掉,或者尽量减少。”
在这种背景下,大量地方师范大学纷纷改名,办学定位也向综合性大学转变。这充分体现在以“城市名+学院”命名的地方高校中。以河北省为例,2002年至2007年,保定学院、衡水学院、石家庄学院、邯郸学院、邢台学院、张家口学院均由师范学院或教育学院更名。
职业技术师范院校也是如此。中国有八个传统的“老”,包括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河南科技大学、科技江西师范大学、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广东师范大学、安徽理工大学、江苏科技大学和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大学。这三个名字里没有“正常”。
2017年1月15日,时任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司长王定华表示:“十三五期间,我国181所师范大学没有改名、摘帽,主要集中在教师培训业务上。”
周国平认为,高水平的重点师范大学正在向一体化方向发展,而地方师范大学的办学定位和水平并不明确,今后应再次加快“去师范化”。
推动师范教育提高水平
师范院校的衰落并不意味着师范教育的衰落。相反,教师教育的供给侧正在发生结构性变化。
从需求来看,宁波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副教授周国平表示,小学适龄人口减少,学校合并,对专职教师的需求普遍下降。对基础教育教师的总体需求已降至30万人以下,但每年有60多万师范生毕业。
“虽然近两年师范生就业率有了明显提高,但这与人口结构有关,因为60年代初出现了婴儿潮,当出生的中小学教师现在大量退休,需要补充他们的教师时。”李朔浩说。
“另一方面,许多中小学,特别是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东部发达地区的中小学,更愿意从高水平综合性大学招收非师范毕业生。周国平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采访时说:“他们认为,与师范生相比,他们的知识面更广,在学科上更有潜力和竞争力。”
事实上,除了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综合性大学,即使在师范大学,非师范生也在动师范生的奶酪。
2018年签约就业的245名非师范大学毕业生中,有47.35%已在中小学教育单位就业。教育部其他5所直属师范院校2018届本科毕业生到中小学单位就业率也高于师范生。华中最高的师范大学甚至有86.47%的毕业生进入了中小学。
更强大的“竞争对手”是那些综合性大学。周小川说,目前,我国已有406所非师范院校参加了教师教育,其中综合性大学数十所。
这意味着教师教育模式的转变。”过去,我国基础教育教师的培养是委托给高师院校的,但师范生和非师范生的培养往往是同质的,都强调学术性。美国的大学是不同的。基础教育教师由综合性大学教育学院培养。例如,哈佛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都有教育学校,强调培养学生的教育科学素养。”李硕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采访时说。
据周国平介绍,北大、清华等名校的非师范毕业生选择中小学教师。从积极意义上讲,这一变化将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基础教育领域高水平教师的结构性短缺。从消极意义上讲,可能存在弱化教师性质、降低教师技能的问题,但总体上利大于弊。
值得注意的是,越来越多的研究生选择在中小学工作。2018年,北京师范大学792名研究生到中小学教育单位就业,占硕士研究生总数的35.33%,19名博士也上了中小学。近5年来,北京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到中小学就业的比例稳步上升,从2014年的28.89%上升到2018年的35.33%。
在一些高校,师范生的毕业率也在提高。”这是培养教育学研究生的好方法。例如,一名教育学研究生主修的是与中小学语文学科相对应的语文和文学。研究生可以阅读语文教学论专业,无论是学科教学论还是教育学硕士学位,都是为了培养教育的科学素养和教学技能。
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全国共有144所高校拥有教育硕士学位,在校生69400人。
“中国师范生的供给远远大于需求。高质量基础教育人才需求的不断增长与高质量、低质量、低水平的师范教育现有供给的矛盾日益突出,迫使师范教育由规模扩张向规模控制和培训升级的新阶段转变。水平。”周国平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