户籍新政迎大变化!布局:加快重点城市群发展
来源:上海落户帮
2022-05-28
358 浏览
户籍新政迎大变化!布局:加快重点城市群发展
2020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年.昨天,国家发改委发布了“2020年新城镇化建设和城乡一体化的重点任务”,要求各地区在2020年前实现城市落户的目标,使非户籍人口总数达到1亿。
到2020年,中国将敦促城镇居民人口不足300万的城市全面取消落户限制,促进城镇居民超过300万的城市基本取消对重点人口的落户限制,促进落户在农业转移等非户籍人口中的方便。
进城会更容易。
新政:人口不足300万的城市零门槛落户
在人口少于300万的城市,落户限制应该完全取消,这意味着零阈值落户将很快成为标准配置。这不仅包括中小城市,还包括第二类大城市。
其中,第二类大城市,主要包括贵阳、乌鲁木齐、石家庄、南昌、珠海、无锡、兰州、洛阳、温州、呼和浩特、唐山、银川等城市。至于中小城市,几乎所有的三四线城市,包括驻马店和铁岭,都包括在内。在未来,这些城市将取消对零阈值落户的所有限制。相信在这一政策的指导下,将进一步促进劳动力和人才的社会流动。许多三四线城市可以获得更多的人口红利,房地产市场的库存清除速度也将加快。
在人口超过300万的城市,应放宽对“关键群体”的落户限制。这些城市包括重庆、成都、武汉、杭州、南京、天津等大城市,以及济南、长春、大连、合肥、厦门、南宁等大城市。
那么谁是\\“关键组”?指在城市就业五年以上,在城镇稳定就业的人数。
这一政策有助于促进这些稳定就业,长期愿意在落户城市群工作,具有更积极的意义。由于稳定就业群体往往是具有较强的城市定居能力和较高的税收贡献率的群体。给予这类群体落户政策,可以使这部分人真正融入社会,留下来,促进社会发展。而且,这一政策可以使许多在国外工作的人为城市的发展做出杰出的贡献,但不能充分享受到对城市的待遇,才能过上更好的生活。
现状:近3亿农民工年龄越来越大。
在许多大城市都可以看到农民工。为了过上更好的生活,他们离开了家,在城市里努力工作。随着人口老龄化,农民工的平均年龄也在逐渐增加。
2018年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显示,2015年中国农民工的平均年龄为38.6岁,到2018年已达到40.2岁。如果外来务工人员老了,如果他们不能住在落户市,他们将不得不返回家乡。然而,中国的农民工数量是巨大的。根据人力和社会事务部2019年的数据,中国农民工总数已达2.9亿人。
根据新的政策,如此大量的农民工,如果大量的落户进入城市,将增加对大量住房的需求,是房地产的一大利好。
布局:加快重点城市群发展
“任务”还提出加快实施京津冀协调发展,发展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建设粤港澳大湾地区,发展长江经济带,保护黄河流域生态,发展优质发展。
城市群是承载国民经济实体最重要的平台。在区域一体化政策的推动下,未来京津冀地区、长三角地区、粤港澳大湾区、长江经济带将成为世界一流的创新平台和增长极。这些城市群不仅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龙头,也是中国经济的领头羊。
几个主要经济区具有不同的定位和优势。粤港澳大湾地区注重充分发挥港澳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的积极作用,充分发挥“一带一路倡议”建设中重要节点和枢纽的作用,为建设世界一流的城市群发挥支持、领导和示范作用。长三角区域一体化面临亚太市场,共同解决长江经济带的垂直发展问题。京津冀协调发展的目的是建设以首都为核心的世界级城市群,促进环渤海地区的协调发展。
几个主要经济区的快速发展是城市群战略向前迈出的重要一步。经济快速发展的地方自然能吸引高素质的人口,加快城市群内劳动力的自由流动,促进几个主要经济区的战略互补和协调发展。
城市群的良好政策不仅在于此,还在于户籍新政。4月9日,国务院要求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推进特大城市和特大城市落户一体化政策的调整和完善,探索和促进长三角、珠三角等城市群户籍进入年限与城市登记累计相互承认的初步实现。放开和放宽除个别特大城市外的城市落户限制,试行户口常住场所登记制度。建立城市教育、就业、创业、医疗卫生等基本公共服务与居民人口相结合的机制,促进按居民人口规模配置公共资源。
在城市群实现户籍年与城市登记的累积相互承认意味着什么?例如,在长三角的城市工作,再到长三角的B市,当落户在B市时,他也可以考虑到A市的就业人员的生活和社会保障,从而相对减少对落户整体的要求。这将有助于跟踪与城市群有关的人口流动,并更好地促进落户的工作。
亮点:成都、重庆双城经济圈
“任务”还提出,要制定成都、重庆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加快规划实施,促进渝川合作。加强成都、重庆发展的总体规划,充分发挥中心城市的带动作用。加强交通、工业、环保、民生政策对接,共同建设具有国家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加快新能源的培育。
成都和重庆,城市之间总是有一个“瑜伽综合体”。两市地理位置相似,资源禀赋相似,面积与人口相同,共同承担着西部经济的战略责任。
将成都和重庆定位为“双城经济圈”,意味着重庆的主城区和成都的中心城区有望在未来进一步扩大。新的人口加上城市发展所吸引的人口,使重庆主要城市地区的永久人口在未来能够达到1 000多万人。目前,成都至重庆的高速铁路单程时间约为一个半小时,成都至重庆的高速铁路行车时间也在一个半小时内,有利于成都与重庆之间的城市人口在成都、重庆两地工作,促进经济交流与发展。成都和重庆之间的城市距离建阳、资阳、首都内江、龙昌、荣昌、大足等成都至重庆之间的高速铁路行车时间也只有一个半小时,这有利于成都和重庆之间的城市人口在成都和重庆工作。
现在,重庆和成都正从经济带向一体化发展,成都和重庆为集团的发展开辟了道路。随着成都-重庆城市群进入全国城市群,以重庆和成都为双核,正在逐步打破行政壁垒和区域壁垒,共同发挥引擎的带动和支持作用。两江新区和天府新区的批准,中国自由贸易区重庆上市等政策规划,加快了该地区经济、技术和文化的进一步发展。
未来,发展平衡的成都-重庆地区很可能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第四极”。而城市经济的发展,不仅会改变人们的生活质量,还会逐步渗透到房地产市场,促进地方房地产市场的发展。在此背景下,两地的房地产业,产业结构调整吸收了更多的人口流入,人口的增加帮助当地房地产库存,吸引了更多的资金进入房地产市场。因此,成都、重庆等城市核心部分的住宅具有一定的投资潜力,并有望在未来崛起,如重庆。
成都作为国家中心城市的战略地位,在西部繁荣的大城市中,有很大的吸收外来人口的空间。看看成都2020年的地铁建设计划,我们可以看到,政府已经完全预期到了城市规模的扩大。只要农村居民继续选择成都市的落户,核心地区房价下跌的可能性就很低,对冲越多。
钥匙:落户有最好的机会
最后,我们谈谈人口。衡量城市城市化率的标准往往是比较户籍人口的城市化率和居民人口的城市化率。
根据2017年国家经济统计公报,大陆总人口13.9亿,其中户籍人口城市化率为42.35%,常住人口城市化率为58.52%。根据这一计算,中国城镇居民中有近2.25亿尚未达到落户。2020年建成1亿个落户城市,是促进新城市化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任务,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
从2014年开始,开放小城市落户,2018年取消中型城市落户,2019年取消平均大城市落户,然后到2020年推动落户在特大城市的发布。户籍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向大城市转移也带来了更多的发展机遇,改变了自己乃至子孙后代的生活轨迹。
对于许多想搬到其他城市的人来说,现在是最好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