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里挑一!北京冬奥会从世界各地选人才,只为确保比赛
来源:上海落户帮
2022-05-19
381 浏览
百里挑一!北京冬奥会从世界各地选人才,只为确保比赛
2020年,北京冬奥会的筹备工作是重要的一年。从今年开始,将陆续迎来15届冬奥会和5届冬季残奥会,筹备工作将进入实战阶段,对人才的需求将大大增加。为此,北京冬奥会组委会人力资源部部长严诚近日接受新华社专访,介绍了作为筹备工作基石之一的人力资源工作情况。
“百里挑一”冬季奥运会组委会继续壮大
严诚说,随着北京冬奥会筹备步伐的加快,对预备人员的需求日益增加。去年,组织委员会的组织工作人员人数继续增加,有231名新工作人员。到目前为止,北京冬奥会组委会共有705名组织者。
今年共有42名优秀人才被选入大学预备队,从校园招聘应届毕业生。精心组织和开展社会招聘,去年计划招聘51人,5300多人报名,社会关注不断上升,人才选拔可以说是“百里挑一”。
严诚表示,冬奥会人力资源涵盖工薪人员、短期帮助人员、志愿者、承包人等,还需要大量外部安保人员作为支持,是一项规模较大的系统工程。为了建设和运行这个项目,必须有一个科学的计划为基础,以确保适当数量的各类人员及时到位,以满足竞争的需要,同时降低劳动力成本。
“目前,人员配置计划的第一和第二版已经完成,人员配置计划的第三版正在制定之中。新版本的人事计划将突出“点计划”的特点,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考虑岗位设置,根据岗位情况,准确计算预备人员人数,并在竞争中找到一份好的整体人力资源工作。根据国际奥委会的要求,第四版和第五版的人事计划也将不断优化岗位设置、人员结构和数量。
36名外国专家被选中,从世界各地的各种渠道招聘人才。
严诚介绍说,冬奥会人力资源工作具有鲜明的特点,即在短时间内聚集大量各类人才。今后两年,工薪阶层的人数将迅速增加,与筹备工作前四年的总人数基本相同。同时,大量其他类别的人员应并入筹备小组。
严诚说,与冰雪运动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冬季体育基础相对薄弱,竞赛专业人才也相对匮乏。为有效解决这一问题,我们注重树立“大人才观”,协调国际和国内人力资源,采用“请进”与“走出去”相结合的方法,加快专业和国际预备人才的发展和培训。北京冬奥会组委会将与有关中央单位、主办城市政府部门、有关国际组织和海外组织充分合作,吸引和聚集各类优秀人才参加比赛。
一方面,全面加强国内专业人才的培养。要注意在北京冬奥会平台上,充分发挥把精力放在重大赛事上,面向国家人才发展,加快冰雪运动人才培养步伐的制度性优势。与中国冰雪运动发达地区合作,从黑龙江、吉林、内蒙古等地选拔了国内技术人员,举办了22个培训班,累计培训2878人。充分发挥主办城市的人才优势,在医疗、餐饮、住宿、安全、交通等领域,深化对竞争服务人员的培训,培养了1700人。日前,北京冬奥会组委会积极动员社会力量参加奥运会,选拔培训了222名滑雪队专业志愿者和140名冰上项目专业志愿者,形成了专业后备力量,也为冰雪运动的推广和普及建立了一支新的队伍。
另一方面,外国人才是从全球范围内引进的。北京冬奥会组委会重视加强与有关国际组织和国家(地区)奥委会的联系与合作,逐步扩大北京冬奥会的“人才圈”。根据筹备工作的需要和有关国际组织的建议,挑选了36名外国专家在组委会的10个部门工作。结合不同竞赛项目的需要,完善了600多名外籍人才的需求,并积极培养了一批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业人员,积极参与体育场馆的第一线工作。此外,他还到俄罗斯、芬兰、斯洛文尼亚等地开展人才选拔工作,开辟了人才引进工作的形势,畅通了人才交流与合作的渠道。
选拔中外人才参加第一届考试比赛确保“比赛开始”
严诚说,今年二月将在延庆举行的国际冰雪联合会高山滑雪世界杯延庆站,是北京冬奥会的第一次测试比赛,也是检验组委会举办比赛能力的“考试”,承担着一系列重要的测试任务。第一次测试包括男子滑倒、超级转身和其他项目,包括三个训练日和两个比赛日。
在谈到这项测试时,严正说,虽然比赛的时间跨度不长,但很难组织比赛。高山滑雪也是中国最稀缺的项目之一。北京冬奥会组委会继续努力培养国内专业人才,并通过多种渠道培养人才。目前,已有386名国内高山滑雪技术人员被选中,238人接受了医疗、餐饮、反兴奋剂等领域的培训。此外,鉴于中国对专业人才的迫切需求,我们将进一步开辟引进外国人才的渠道,加快引进119家竞赛运营商,包括技术官员、滑雪医生、体育展示人员等。
严诚说,北京冬奥会组委会还与有关高校合作,有针对性地招募志愿者参加第一届测试比赛,并计划招募约230人。受过训练的滑雪队的专业志愿者也将以适当的方式参加竞赛会议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