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2021年大多城市户籍改革:这将影响楼市与居民生活
来源:上海落户帮
2022-04-26
609 浏览
到2021年大多城市户籍改革:这将影响楼市与居民生活
最近,广西出台了户籍制度改革新规定,力度空前。到目前为止,全国已有31个省发布了关于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将来楼市会否有很大的变化呢?站长认为这是可能的。
根据广西有关部门颁布的“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从12月1日起,广西将全面放开城市户籍条件,取消城镇户籍制度的保险、居住年限、就业年限等限制。
广西户籍制度改革规定,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入分配权等已得到确认的、不受户籍变动影响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和集体收入分配权,在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后,可以继续享有农村“三权”的合法权益。该条例还保障了随落户农业转移人口流动的儿童的医疗、老年护理、就业和教育。
也就是说,户籍制度的改革可以使更多的人在城市中工作和生活,并对当地城市的经济发展、房地产市场等产生积极的影响。
广西户籍制度改革有其自身的背景。2016年9月,国务院正式发布“促进城市非户籍人口1亿人发展规划”,要求“十三五”期间,加快消除城乡户籍障碍,进一步完善配套政策体系,户籍人口城市化率每年提高1个百分点以上,每年转移1300万户以上家庭。
国家发改委于2020年4月8日发布关于2020年新城市化建设重点任务(以下简称“任务”)的通知,要求继续努力加强户籍制度改革。居民人口100万-300万的二线城市应全面取消对落户的限制,有300万-500万常住人口的一线大城市应全面放开落户条件。
今年到目前为止,实现这一目标的时限已变得紧迫。随着国家政策的频繁出台,城市化进程开始加快,并进入倒计时阶段。
针对户籍制度本身,到2021年,要基本形成以合法稳定居住、合法稳定职业为迁移的基本条件、以户口为基本形式的常住户籍、统一城乡统一、以人为本、科学高效、规范有序的户籍制度。
有关部门经常提到,放宽落户限制,特别是大城市的落户限制,是当前户籍制度改革的重点。根据这些数据,到2018年年底,2.26亿已成为城市永久居民但尚未成为落户城市的农业移民基本上是大城市,其中65%位于地级以上的城市。可以想象,在未来,它必将促进大、中、中型城市落户限制的自由化和放松。
也就是说,在未来,大量的中小城市,甚至一些二线城市,可能会完全开放落户。在未来,只要你能活很长一段时间,落户在中国的大部分地区都会变得更容易。例如,买房可以落户,长期稳定的租房可以落户,有稳定的工作或落户。
提出了许多地方城市化率的具体目标。
不仅广西,而且其他省份也制定了以农业转移人口为目标的落户城镇。
例如,西藏需要突出地域特色、民族特色、文化特色和时代特征,具体目标是“城市化率提高1.5个百分点左右”和“争取25%的城市化率”。
吉林的目标是“争取把1000个、2个市县纳入国家新城市化试点”。
广东表示将“积极创建全国城市化新模式省”,实施差异化的落户政策,逐步解决长期农民工及其家庭的落户问题。到2021年,广东省落户镇农业转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将达到1300万左右。
虽然北京和上海在城市化章节中没有涉及户籍问题,但作为一个居住人口超过2000万的大城市,北京建议“加强对人口规模的调控”,表示将“实施居留证制度”。上海表示,“严格实行以整体制度为主体的居留证制度”,并要求“严格控制人口规模”。
河南省提出,到2021年,实现落户镇约1100万农业转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的城市化率。
陕西指出,到2021年,全省累计1000万农业转移人口和其他常住居民将达到城市化水平的62%。
河北表示,到2021年,将努力实现落户省600万城镇居民、400万农民工和其他常住居民的城市化速度。
湖北提出加快武汉城市圈经济一体化建设,建设46个高素质特色城镇,有序推进城市铁路城镇和高速铁路城镇建设,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城市化进程。全面实施居留证制度,实现城镇农业转移和其他常住居民100万人。
纵观各地新的城市化道路,可以说是因地制宜的最大特征。开放大城市落户,取消中小城市的落户门槛已成为大势所趋。目前,海南、广西等省已解除对落户的限制,石家庄等城市也率先推出了“零门槛落户”,未来“零门槛落户”城市可能还会继续增加。
然而,站长想说的是,一个城市不仅要依靠户籍制度的改革,还需要经济实力,才能为流动人口提供足够的就业机会。因为没有工作和机会,生活就没有保障,移民人口不可能留下来创业。
我国城市化正进入下半年,下半年的关键是培育经济增长极,“以中心城市带动城市群发展”无疑是最重要的。
多年来,从都市圈、城市群到自由贸易区的国家战略,以及来自工业和企业的竞争,都围绕着大城市的布局展开。由于发达的中心城市将对城市群的兄弟城市如北京带动天津和河北的发展,以及上海都市圈、广佛赵和东莞之间的相互作用、深圳制造业企业向东莞的迁移、深圳汕头特别合作区和广庆特别合作区的出现,都证明了城市群的巨大辐射效应和溢出效应。因此,中心城市和城市群将是发展的重中之重,小城镇将处于从属地位。例如,中国北方的资本总额和高科技产业数量都是全国首屈一指的。
如果一线城市放宽购买限制会发生什么?
这些天,站长发现有太多的网民在背后留言,他们在问购买限制是否会在某个地方或某个地方放松。今天,站长不会谈论一线城市是否会放宽购买限制(显然不会在短期内),只是说如果-如果我们真的放宽购买限制,我们将面临什么情况?
我们知道,一旦大城市的落户限制不再存在,大城市对农村和中小城市的虹吸效应就会更加突出。如果一线城市放宽购房限制,必然会给市场带来强烈的反响。
一线城市的房价很高,买房取决于硬指标,也就是潜在的购买力。让我们来看一下2018年一线城市金融机构本币和外币存款余额的(SDP)数据:
北京人均人民币15190413亿元,人均700000名,居第一位(2170万常住人口)。
上海人均人民币1190502万亿元,居第二位(2418万常住人口),人均492300人。深圳人均人民币7.287369万亿元,人均581600名,居第三位(1253万常住居民)。
广州人均人民币5.250314万亿元,居第四位(1450万常住人口),人均362100人。北京面积16400平方公里,上海面积6340平方公里,总计22740平方公里,虽然仅占全国960万平方公里总面积的0.02%,但资金总额约占全国的1/7。
从上面可以看出,北京和上海的潜在购买力无疑是超强的,以群众为荣,遥遥领先,而且不缺钱。
如果收购受到限制,不仅当地大亨、山西煤炭业主、新疆玉土豪、内蒙古稀土矿主、温州私营企业主、莆田民营医院业主,甚至香港人都可以到受欢迎的城市扫地。
随着时间的推移,户籍的自由化和人口流动的便利,这种情况可能会越来越普遍。全国三、四线城市甚至二线城市的富人将继续为北方四个一线城市,以及杭州、重庆、成都、南京、苏州、武汉等少数宜居二线城市带来财富。
对一般市民来说,如何获得人口发展的红利呢?当然,尽快布局,尽你所能去那些每个人都想去的大城市,在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