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季:多地五花八门的创业政策来了
来源:上海落户帮
2022-04-04
633 浏览
2019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季:多地五花八门的创业政策来了
2019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季已经开始
北京、安徽、湖北等地
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
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
细节是什么
一同和小编来看看把
北京
北京优化完善服务措施,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
一是出台专门文件,简化毕业生就业手续,简化就业登记证签注流程,优化返京手续,对离校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实行网上实名制登记。以方便毕业生就业。
二是完善“政府+市场”创业服务体系,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完善大学生创业板功能,促进创业板企业享受人力资源和社会各界各项政策,提供会展等专业服务,以政府购买服务方式为创业板企业提供融资和培训,共服务大学生6000余人,其中今年新增创业板企业27家,帮助融资。1.6亿元。
三是对贫困家庭毕业生实施定向就业援助,会同民政、残联等部门锁定贫困家庭毕业生,制定“一人一策”帮扶计划,帮助所有有工作意愿的贫困家庭毕业生在年底前实现就业。
安徽
安徽创新政策服务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
一是创新就业创业补助方式。首次采用动画视频解读,通过支付宝、微信小程序等信息手段,为困难毕业生发放求职补贴,基本实现“无需一下子跑”。
二是鼓励小微企业就业。对高校毕业生到小微企业就业实行“双向激励”,给予每人3000元的一次性就业补贴,并按规定给予社会保险和岗前技能培训补贴。
三是打造“2+N”招聘日品牌。努力打造“周三招聘”、“周六招聘”劳动力市场品牌。为高校毕业生举办了2600多场“周六招聘”专场招聘会,与教育部门一起在高校举办了1万多场招聘会。
四是鼓励创业带动就业。组织1.5万名高校毕业生参加分步创业培训,发放创业担保贷款7000余万元。新建青年创业园5个,重点支持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入园创业。
五是创新就业指导方式。开展“有未来”政策指导讲座和就业指导进校园活动直播,在线专题讲座与线下现场答疑相结合,听众超过15万人次。
湖北
湖北开展了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
一是致函高校毕业生,宣传2019年高校毕业生离校服务短信,开展政策宣传和就业服务帮扶。
二是在省内外11所高校开展“线上+线下”招聘服务,组织1000多家企业参与,提供3万多个招聘岗位。
三是组织人力资源管理人员进入高校开展“知名企业宣传+岗位体验”,组织开展全省大学生模拟求职大赛,为毕业生求职积累经验。
四是开展实习培训和就业实习,深入实施“我选湖北”计划。今年共组织33.25万名大学生到企事业单位实习,组织1.2万名毕业生参加实习。
五是支持大学生创业,打造“创业者”大学生创业服务品牌,继续开展创业讲座、创业训练营、创业路演周会、创业服务基层银行等活动。建立全过程的业务支持系统,包括业务指导、实践练习、财务
一是加大政策宣传力度。推出“稳定就业·湖南行动”政策百事可乐,以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政策宣传为重点内容,开展一系列政策解读,发放政策补贴,申请100题100答,制作政策宣传漫画,为毕业生享受政策提供便利。
二是加强就业援助。以高校毕业生离校未就业为重点,实施“311”就业服务行动,推荐岗位信息至少3次,提供职业指导1次,对有就业意向的实名注册毕业生,在毕业年度提供一次(或就业见实习信息)免费技能培训信息。
三是加强工作保障。构建“3+4”实名制就业服务体系,建立责任、协调、监督“三机制”,重点抓好数据整理、工作推进、监督通报、总结分析“四个阶段”,落实高校毕业生详细实名就业服务;将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纳入市、州人民社会工作绩效考核实施方案,加强过程监督和考核。
广西
广西利用“互联网+”技术,为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创造了新的模式。开发“大学生网上自助上报系统”,将注册过程从以前的“差事”转变为“数据跑腿”;开通“广西社会”微信公众平台,方便网上失业大学生网上注册;2019名非毕业生通过微信自助实名注册人数超过2万人;设立就业和直播节目。就业指导服务,依托“就业创业指导生活室”、“广西毕业生就业创业圈”、“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定期发布关于广西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的宣传信息,建立就业、就业等现场就业计划,防范网络借贷和传销风险,积极应对就业热点问题,网络观众近10万人次。
同时,积极帮助贫困家庭毕业生建档立业。启动“1+2+3”(一次职业潜力评估、两次就业前后指导、三次职场公共技能培训)档案和贫困家庭高校毕业生就业援助行动,多渠道推送就业服务信息。
陕西
陕西省创新形式促进了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服务水平的提高。
在全省9所高校设立就业创业服务中心,开展政策宣传、就业指导和创业沙龙活动,开发“校园招聘会学生身份验证系统”,提前预约毕业生领取准考证,招聘单位提前获取毕业生信息,提高招聘岗位匹配度。
实施《陕西省青年三年实习计划》,取消对居住地的限制,调整实习单位的认证制度,归档系统,每年从2019起组织不少于20000名青年参加实习。
针对大学生创业者融资难的问题,设立5000万元大学生创业基金,对离校5年内在学校创业的毕业生和研究生,给予最高50万元的无息创业基金贷款。
研究和开发了陕西省网上商业贷款担保体系,基本实现了全县范围内的网上业务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