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月以来,许多城市开始实施“先就业后就业”政策。6月以来,济南、三亚、珠海等城市相继出台政策或相关征求意见稿。然而,“先就业后就业”政策在几乎所有城市都有其适用范围——有的针对大学毕业生,有的只针对本科毕业生。
这一方面意味着多城市落户的限购令被进一步打破,另一方面也意味着各地区特别是二线城市都在争夺高校毕业生的优质劳动力资源,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数字经济研究所执行所长潘鹤林在接受小编采访时表示,大学毕业生对城市来说是一支非常高素质的劳动力,因为他们年轻,富有创造力。进一步放宽落户对大学毕业生的限制是一种不让城市蒙受损失的方式。
落户不再需要“先就业”。
7月9日,海南三亚正式开始接收3年内离校的落户全日制本科及以上学历毕业生。按照规定,提交材料后5天内可以完成。
在此之前,不少城市今年已经开始试水“先就业再就业”。
今年4月,无锡市出台了《无锡市高校毕业生引进落户实施办法》,对象为45岁以下、留学回国、具有教育部本科及以上学历证书的毕业生;全日制普通高校本科及以上学历者,可申请“落户就业前”。
5月1日,《大连市户籍管理若干规定》实施。《条例》提出,50周岁以下的人才、博士研究生、45周岁以下普通高校(含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前可享受落户政策。
苏州市5月1日实施人才新政策,对今后仍在苏州工作的具有本科以上学历和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全日制人员,实行“先就业后就业”的新型落户模式。这项政策实施以来,到6月20日,新政第一款“先就业后就业”的个人申请人数达到17977人。
6月份,更多的城市开始出台“先就业再就业”政策。如江苏省常州市印发了《常州市非户籍人口落户实施办法》,提出符合常州市就业创业条件的高校毕业生,可以在就业前申请落户,经国家和省教育行政部门批准录取的常州市高等专科学校、职业院校学生,可在常州市申请落户。
6月5日,济南市下发《关于进一步做好2020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提出全面放开对大学生和毕业生的落户限制,让来济南的毕业生先落户再就业。
6月19日,海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委人力资源开发局等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吸引和留住高校毕业生建设海南自由贸易港的若干政策措施》,三年内离校的全日制本科及以上学历毕业生到海南就业。目前,三亚等部门已开始落实相关政策。
7月3日,珠海市发布《关于进一步放宽珠海市人才引进和引进条件的通知(征求意见稿)》,放宽了“先就业后落户”的条件。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全日制人员毕业后5年内,凭毕业证书及相关材料,可直接向公安调度所申请落户。
潘鹤林指出,大学生年轻,有消费力,有创业创新能力,是高素质的劳动力。能否吸纳足够的大学毕业生,可能关系到下一轮城市竞争。”劳动力是三大生产要素之一,其变动相对较大。大学生本身就是高素质的人才资源。人才聚集后,还可以吸引相关企业集聚城市,这是一种良性互动关系。”
毕业生就业难
然而,还有另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这是今年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原因,导致不少城市允许毕业生“先就业后就业”。
比如济南市说,济南市有16.1万名非师范院校毕业生,济南市有4.72万名非师范院校毕业生。除疫情影响和影响外,就业压力加大,就业任务繁重。
数据显示,2019年高校毕业生将达834万人,2020年将达到874万人。
编辑在查阅教育部公布的数据后发现,仅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超过50万人的省份就有山东、河南、广东三个省份。还有两个超过40万的省份,即江苏和四川。此外,在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河北等地,普通高校和高等专科学校毕业生超过30万人。从省会和省会城市来看,高校分布一般集中在省会城市。对这些城市来说,当地也存在就业问题。
一些地方的就业率比较好。例如,深圳市公布,截至目前,全市共有20700名高校毕业生实现了就业目的地,占毕业生总数的73.1%,高于广东省的平均水平。然而,许多地方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率却在下降。例如,据媒体报道,截至7月4日,北京市某高校总体就业率为81.46%,比去年同期下降7.98个百分点;截至5月底,上海高校整体就业率比去年同期下降约15%。
由于一些地方的数据不是很好看,7月14日,教育部表示坚决反对任何形式的就业数据造假行为,将严肃处理相关违规行为并查处。教育部要求各高校严格执行“四个不准”,即不得以任何方式强迫毕业生签订就业协议和劳动合同,不得将毕业证书发放挂钩,学位证书和优秀毕业生证书随毕业生签约,以户口档案保管为由劝说毕业生签订虚假就业协议,不将毕业生安置在岗位实习和试用证明上的材料应作为就业证明。
潘鹤林指出,今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巨大,很多企业不敢扩招。相反,快递、快递等低端岗位增多,与大学生就业需求不匹配。因此,要进一步做好大学生就业工作。
目前,就业政策已形成一套“组合拳”,包括鼓励中小企业吸纳就业和发放补贴、提高机关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的招聘比例、扩大考研规模、发展基层等岗位、增加贷款支持创业、给予就业补贴等,但大学生最终的就业情况,还是要落在产业和经济的发展上。广州一位大学毕业生说,他认为最重要的是“发展经济”。只有发展经济,我们才能为他们提供越来越多令人满意的工作。征收40万套公屋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