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健全城乡一体化发展体制和政策体系的意见》5日发布,对户籍等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问题进行了顶层设计,提出了土地制度与产业协调发展、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机制,放宽了户口在特大城市以外城市的限制。
长期以来,人们的城市化滞后于土地城市化。要改变这种局面,必须以人为核心,让农业转移人口户口市在城市有稳定的就业和生活,这是党中央、国务院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明确要求。目前,一些城市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动力不足,主要是因为只关注局部,忽视全局,只计算经济账,不计算政治账。近年来,工业化、城镇化取得的巨大成就,离不开农业转移人口的辛勤工作。为了打破“以农带市”的困境,各地区都要提高政治地位,尽快使农村转移人口中就业稳定、生活在城镇中的人尽快成为农村转移人口。
户籍制度不应有选择地改革,而应只着眼于所谓的高端人才。特大城市降低户口门槛,特大城市全面放开对户口的限制。城市之间对人口资源的竞争日趋激烈。人才户口的门槛越来越低,而普通劳动者户口的得分门槛越来越高,指标越来越低。对以农业转移人口为主的户口缺乏关注,不仅有悖于社会公平,而且缺乏战略眼光。事实上,无论我们如何、为何“甄别”人口,都会牺牲人口结构的合理性,损害城市的包容性,最终影响城市的吸引力。
城乡一体化的发展不是“一蹴而就”,而是要考虑“一盘棋”。一方面,城镇化是城乡协调发展的过程,不是以农业萎缩和农村萧条为代价的;另一方面,城乡发展水平差距是城镇化的驱动力,差距越大,驱动力越强。行业走向何方,人们走向何方,最终还是市场说了算。在低生产力时代产生的户籍制度,以及由此产生的城乡分割的利益格局,将被要素自由流动的市场化浪潮所打破。
城市如何发展,不仅取决于市场的选择,更取决于人们的愿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必须以服务、满足为前提,这是“人类城市化”的结果,而不是目的。如今,有2亿多农民工和其他人员居住在城镇。即使短时间内不能实现零碳二代,也要加快对常住人口基本公共服务的全覆盖,确保每个在城镇稳定生活的人,无论有没有零碳二代,都能享受到基本公共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