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才引进落户 > 《名校长访谈》上海交大附中创新人才不是“养”出来的

《名校长访谈》上海交大附中创新人才不是“养”出来的

来源:上海落户帮

2022-02-01

288 浏览

《名校长访谈》上海交大附中创新人才不是“养”出来的 教者,上所施,下所效也。育者,教子使作善也。 当下,中国正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迈进。2014年,上海启动教育综合改革的国家试点,每年都在改革创新中形成新的制度性成果。 新年伊始,上海户口官网推出《名校长访谈》系列报道,与校长们面对面,听他们讲述最生动的师生故事,传播最前沿的教育理念。   如果给校长们分类,徐向东是典型的一名实干型校长。 “教育需要沉下心来做,做到一定程度,就厚积薄发了。”他在上海交大附中校长岗位上已经驻守了17个年头。 多年的经验赋予了他教育的智慧。例如,谈到新高考改革,谈到升学率,徐向东的观点是“一个学校只讲升学率,这个学校的学生是没有明天的,一个学校没有升学率,这个学校是没有明天的”。 又比如谈到创新人才,他直言:创新人才只能是自主成长起来的,而不是被刻意培养出来的。 “致远者非天涯而在人心。”徐向东认为,用心追求教育真谛,用心承担教育使命,还需要不断求索,尽管前路漫漫,但他相信会有更多同道者前来。   交大附中校长徐向东 【对话徐向东】 交大附中不是“集中营”也不是“疗养院” 上海户口官网: 包括交大附中在内的“四校”是上海顶级高中的代名词,你如何评价一所学校是否是真正意义上的好学校? 徐向东: 一所学校好不好,需要从三个维度进行评价。 第一个是社会赞誉度。这关系到家长是否愿意把孩子送到你的学校就读。交大附中从来不去参加所谓的学校质量排名,从来不刻意宣传“四校”,我们深信,酒香不怕巷子深。 第二个是学生认可度。十五六岁的高中生,学校到底怎么样?他们完全有判断能力,学生非常明白,网络上有个说法:“什么叫母校,就是自己一天可以骂八遍,却不许别人说一句坏话的地方。” 第三个是校友贡献度。好学校不只是眼前高考成绩好,更重要的是二十年甚至三十年之后,学校毕业的学生对国家、对社会、对人类的贡献,当然包括对母校的支持和帮助。交大附中毕业校友几万人,与学校的互动非常频繁,校友们经常走进校园和学弟学妹们分享学业、创业经历。     上海户口官网: 交大附中如何平衡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之间的关系? 徐向东: 交大附中是上海市最像大学的中学之一,我们和复旦附中一样,从成立之初就是三年制的寄宿制高中。交大附中的成立与曾经的工农速成中学密切关联,朴实、踏实的“实”作风是我们的传统,同时,我们也受到上海交大工科背景的影响,鼓励学生拥有独立人格和自由思想,我们的校园精神是“求实,求高,求新”。 我一直强调的是,交大附中不是“集中营”,也不是“疗养院”,我们有轰轰烈烈的素质教育,也有扎扎实实的应试教育。 学校的育人方式就是八个字:“自主探索、相互激发”。这就是希望学生在互动中成长,学校倡导学生自我设计、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监督。 比如,我们学校有学生自主管理、服务、活动的“模拟社区”,不仅包括其他学校都具有的“学生会”,还有其他学校所没有的“自律会”、“服务会”。此外,毫不夸张地说,交大附中是“四校”中文体活动最多的。应该说,交大附中把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进行了有机结合。     上海户口官网: 十几岁的孩子,能管好自己么? 徐向东: 对于学生,我们真不用管得太多,教师管理的效果远远没有学生之间的自主管理效果好,这也是我从事教学、学生工作以来得出的结论。自主管理源自于学生内在的驱动和心灵的向往,而学校的管理则是要他们外在的服从和遵守。因此,交大附中一直在实施自主德育管理模式,让学生自己管理自己。 新高考改变人才培养方式 上海户口官网: 你青睐什么样的学生?对于学生的培养又有什么侧重点? 徐向东: 我青睐的学生,是“十项全能”运动员。文化成绩要好,体育和艺术也在行,还要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我认为高中阶段要重视社交能力锻炼,也就是要搞好人际关系。一名合格的高中生,要搞好和学校的关系、与同学的关系、与老师的关系、与父母的关系、与亲戚朋友的关系、与社会人的关系等。 孩子的成长,有几个关键期。小学主要是习惯养成,包括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到了初中,大家都觉得成绩重要,但是我认为更重要的是培养兴趣。初中阶段,从生理学、心理学和教育学的角度,就是激发兴趣的最佳学段,并且这样的兴趣将伴随终生。高中阶段,培养社交能力尤其重要,简单来说就是人的情商要高,这才是一生受用的。     上海户口官网: 新高考改革目前在全国推进到第三批试点省份,上海是全国首批进入新高考的城市之一,你认为新高考改革,对高中教育有什么影响和改变? 徐向东: 新高考来了,大部分学校发生了变化。就交大附中而言,最大的变化是要应对自主招生比例大幅减少。在新高考改革之前,很多高校自主招生比例最高能达到40%左右,当时我们的毕业生有一半是通过自主招生进入高校的,只要达到一本线,高校就录取。 新高考招生制度下,自主招生的比例缩减至5%,且自主招生面试是在高考“知分、知线、知位”之后,新高考对于学生的评价标准也有了变化:高考(语数外)、等级考、综合素质评价“两依据一参考”都需要我们相应作出调整。 简言之,新高考没有分数是无法进入面试环节的,但如果没有能力,就算进入面试也会被淘汰。 还有一个改变值得一提,学生进入海外大学的比例在不断走高。在2019年的海外大学申请季中,交大附中的学子们也表现抢眼,斩获了诸多世界顶级名校的录取。 我们不断探索将国际化的教学融入本土化的教育,旨在培养兼具国际化视野和本土情怀的国家栋梁之才。 创新人才不是被他人“养”出来的 上海户口官网 交大附中的科技特色富有盛名,有“科创交中”的美誉,你如何看待创新? 徐向东: 对于创新人才培养,我的观点是:创新人才只能是自主成长起来的,而不是被刻意培养出来的。通俗一点说,创新人才是自己“冒”出来的,而不是被他人“养”出来的。 当然,这里所说的“冒”出来,更多强调的是学生自己内在的心灵追求,任何人要主动进行的创新活动,显然需要拥有自由的心灵、自觉的追求、主动的探索。没有这样的前提条件,无论先天素质如何优良、环境资源多么优质、学习活动多么丰富,都难以出现有意义的自主创新行为,更难以产生有价值的创新成果。 所谓的“养”主要是顺应孩子内心成长的一种教育机制,常见的“圈养”和“放养”就是常见的机制。我们交大附中所希望的教育机制是基于学生的内心创新发展追求,给他们的发展留足空间,搭好舞台,由孩子们自己去“表演”。 我之前一直在说两句话:孩子们的创新素养,需要不断敞现和生成,而不能按照固定的模式预定和塑造;学校教育,需要敞开越来越辽阔的希望空间,而不是打造越来越固化的机械模具。 作为校长,我希望交大附中促进创新人才成长的思路就是:敞开更为开放的希望空间,敞现学生的创新潜能,让学生的自由心灵、自觉追求、主动探索得以转变为现实的创新活动和实在的创新素养。
您正在申请积分落户服务站的专业服务
您的称呼

联系电话

验证码

立即获取

为了确保您的测评结果更准确, 我们申请您留下联系方式以便我们人工审核后通过电话回访告诉您准确的测评结果。*您的信息受 《隐私保护声明》保护

提交成功

您的服务申请已提交,
服务站将在1个工作日内与你沟通服务细节。
一对一规划顾问
更多福利,等你解锁!
上海积分落户指南免费领
上海积分落户指南
免费领
最新最全内部资料免费领
最新最全内部资料
免费领
专业顾问一对一定制规划
专业顾问一对一
定制规划
最新资讯每天分享
最新资讯每天分享
进群不止分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