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化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动力之一。目前,我国常住人口城市化率接近60%,城市化正逐步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今年10月29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出版的《城市蓝皮书:中国城市发展报告第12号》预测,到2030年,中国城市化率将达到70%,2050年达到80%。城市化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和潜力。
一年来,中国城镇化最大的变化是户籍改革大力推进,大中城市放宽了居住限制,中心城市正在成为新型城镇化的主战场。
沉降松弛
最近,广西出台了关于深化户籍制度改革的若干规定(以下简称《条例》)。条例提出,全面放开城镇落户条件,取消保险年限、居住年限、就业年限等城镇落户限制,实现跨地区人口自由流动。条例将于12月1日生效。
《条例》保障了进城农民的农村权益,给予了农业转移人口更加稳定的预期。”农业转移人口进城落户后,确认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和集体收入分配权不受户籍变更的影响,可以继续享有农村“三权”的合法权益
这是广西乃至全国的户籍制度改革的一次里程碑式的改革,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效。
近年来,宜昌、湖北、新乡、漯河等河南省市相继出台了全面开放住宅的政策。
今年9月9日,河南省市新乡市发布了《新乡市公安局关于全面放开城市住区限制的意见》,全面取消了迁入城镇的条件限制。实施“零门槛”准入政策,形成“户籍随民”的新格局。
此前,河南省出台的《建立更加有效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实施方案》明确,郑州放宽了落户条件,河南省其他城市取消了落户限制。
今年3月18日,河北省省会石家庄市宣布取消“稳定居住、稳定就业”的城镇落户条件限制,全面开放城镇。
今年4月,国家发改委发布了2019年新型城镇化建设重点任务。要以解决城镇农业转移就业人口为重点,果断推进1亿城镇非户籍人口定居,培育和发展现代都市圈,推进大城市精细化管理,支持特色城镇有序发展,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常住人口和户籍人口城镇化率提高1个百分点以上。
广东省结构调整研究院副院长彭鹏对第一财经进行了分析。发展一个城市,不仅要有大学生,还要有一线工作者和服务工作者。自去年年底以来,除北京和上海等少数几个超级城市外,大多数城市都在放宽和放宽对定居的限制。
事实上,目前大多数特大城市,甚至广州、深圳等特大城市也在放开对居民点的限制,这对加快新型城市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以中心城市和城市群为主战场
2018年,中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59.58%。上述蓝皮书指出,城市化已进入城市群和都市圈时代,成为支撑经济增长的主要阵地和平台。
华南城市研究会会长、暨南大学教授胡刚分析了第一个金融领域。根据国际经验,现阶段人口将加速向大都市地区转移,特别是向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城市和经济大城市转移。
由于许多省会城市户籍门槛较低,人口将向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等二线城市转移。
陕西市城市经济文化研究会会长张宝通分析了第一财经。在北京、上海等特大城市出现大城市病、生活成本高、中小城市吸引力不足的情况下,其他中心城市将成为重要的落户方向。特别是二线城市可以通过开放住宅、吸引人才和人口,做大做强中心城市,引领区域经济发展。
随着我国经济进入转型升级的新阶段,中心城市在区域经济中的主导作用日益突出。去年以来,中央多次强调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的主导作用。
比如,今年8月26日召开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就指出,当前我国区域发展形势良好,经济发展空间结构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中心城市和城市群正在成为主体承载发展元素的空间形态。会议指出,要加快建设高质量的发展动力体系,提高中心城市、城市群等经济发展优势地区的经济和人口承载能力。
11月5日,《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全文发布。《决定》提出,要优化行政区划设置,提高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综合承载力,优化资源配置,实行扁平化管理,形成高效的组织体系。
在这个过程中,人口也在加快向一二线中心城市、大都市和城市集聚。南京、杭州、西安、武汉等主要中心城市正在升级人才政策,吸引人才。
11月7日,南京市出台了《南京市居民购买商品房试行办法》,将于2020年1月1日起施行,为人才购房开辟优先渠道。根据《办法》,本市所售房屋全部面向国内外人才开放,优先开放人才购房渠道。公开资料显示,政府文件首次确认人才可以优先购房。
今年5月,武汉市提出要推动武汉城市人口由1000万人跃升到2000万人,国内生产总值由1万亿元跃升到2万亿元,武汉由中心城市跃升为国家中心城市和世界光明城市。
2019年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点任务指出,要促进城市群和大都市圈健康发展,坚持以中心城市带动城市群发展的方针,加快推进部分中心城区工业化和城镇化,增强中心城市辐射带的驱动力,形成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