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信息呈现学科化、职业化、社会化、综合化
来源:上海落户帮
2021-12-31
369 浏览
高校信息呈现学科化、职业化、社会化、综合化
高校信息队伍建设呈现出学科化、职业化、社会化、综合化四个新的发展趋势。
归根结底,网络空间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一般认为,高校人才队伍建设是制约教育信息化建设、发展和应用的重要因素。如果说体制建设、资金投入和团队建设是十三五期间高校信息化的三大基本要素,前两个因素都得到了很大的改善,那么高校团队建设的发展远远跟不上学校的发展,这可能成为影响十四五期间高校信息化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高校信息化队伍建设发展滞后
首先,高校信息队伍的发展与高校信息化工作规模的发展之间存在着越来越大的差距。随着信息技术与学校教学、科研、管理等核心业务的高度整合,数字化校园向智能化校园、教育信息化1.0~2.0发展,高校信息化规模越来越大,范围越来越广,工作量越来越大,要求越来越高,网络安全问题越来越严重,但信息团队规模没有按比例扩大,信息部门的压力也越来越大。
第二,高校信息团队发展空间与高校教师平均水平的差距越来越大。由于信息部门比较专业化,团队大多是专业技术人员,流动性较小,大多数人员在行政晋升空间有限,一般需要走技术路线,通过职称评价基本上是一般信息人才发展的主要途径。近年来,我国高校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各类人才的职称和奖励与工作状况和生活待遇密切相关,许多高校提出了各种吸引人才的方案,高校教师队伍建设得到了迅速发展,教师的发展空间得到了极大的改善。然而,这些基本上都是面向科研和教学的,高校在人才建设上投入了大量的资源来吸引科研和教学人才,信息队伍的建设基本上是没有面子的。另一方面,由于高校职称评价体系以科研和教学为主,提高了教师的素质,反而提高了职称评价的门槛,间接增加了信息团队职称评价的难度。这些现象造成了高校信息团队发展空间上的相对差距,极大地打击了信息团队的积极性。信息团队的地位与其所扮演的角色是不对称的,它的边缘化不能得到改善,信息人才的流失也是严重的。
网络空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
此外,高校信息团队的待遇与社会信息人才的待遇也存在着越来越大的差距。十三五期间,网络经济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社会对信息人才的需求不断增长,待遇也得到了极大的改善。随着“新基础设施”成为“十四五”战略重点,可以预见,“十四五”期间信息人才的竞争将越来越激烈。我国大多数高校作为普通的教学辅助部门,信息部门的人员没有得到与其技术水平相适应的薪酬待遇,人才流向社会,很难吸引优秀的青年人才,这影响了团队的稳定性,队伍的老龄化状况越来越明显,结构趋于不合理。
如何解决这一困境?
在“十四五”期间,如何解决高校信息队伍建设的困境就显得十分现实。笔者认为,要解决高校信息团队建设的困境,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有必要了解和面对高校信息队伍建设的现状,并分析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
二.结合“十四五”期间学校发展战略规划,提出“十四五”期间学校信息化发展规划,明确信息工作在学校发展战略中的作用和地位。
3.从学校发展战略的高度,梳理了信息团队建设的思路和方向,提出了信息团队建设的目标和具体措施。
“十四五”期间,将进一步加强高校信息化与核心业务的整合,进一步增强学校对信息化战略地位的认识。“十三五”期间,对信息队伍建设的重视程度将进一步提高。信息部门可以利用学校制定第十四个五年计划的机会,提出信息队伍建设的中长期规划和短期实施方案。
四种可能的趋势
另外,我认为十四五期间高校的信息队伍建设与十三五期间的信息队伍建设是不同的。具体来说,可能有四种新的发展趋势,即纪律、专业化、社会化和一体化。
1.纪律
这里的学科并不是指专业化的技术水平,而是指学校信息团队应该能够参与学校学科建设、教学和学生活动。这样,在学校教师的整体结构中,信息团队不再是一支“后勤力量”,而是一支“战斗力”,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信息团队在学校人才建设资源配置上的不利局面。
事实上,在信息相关学科的建设中,特别是在网络安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学科建设中,在课堂教学和实验教师、科研实验环境、数据资产等方面往往存在缺陷。信息部门可以利用自己的基础设施、数据资源和人力资源,主动与科研、教学和学生工作部门合作。努力融入学校的核心业务。例如,一些高校的信息部门主动设置或承担学校的课程教学和实验任务;一些高校的信息部门主动与高校的科研队伍合作,共同承担国家和地方的科研项目,或为其提供一个测试和实验环境,组织和公布科研成果。一些高校信息部门主动开展了学校科技点建设和研究生培养,或与学校一起建设科研基地,成为学科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
高校信息团队的学科建设将增加信息团队的工作量。因此,信息部门应善于将部门的信息工作分解为学科工作,同时,利用学科所取得的资源和成果,将其应用于信息化建设和运营维护工作中。
二.职业化
高校信息团队专业化是指通过与西方高校信息团队类似的专业化机制,突破现有信息团队,增强信息团队实力的机制。
目前,高校许多信息队伍都采用职业设置(包括传统的企业设置和按企业设置管理的新设置)。客观上说,高校事业单位管理人员工作稳定,能享受到优越的工作环境、稳定的收入、良好的子女教育、独特的寒暑假等资源,是吸引人才的重要因素。由于事业的建立,许多高校的现有信息骨干被应用到高校信息部门。但是,从近几年的发展来看,高校的设立需要用来吸引科研人员等岗位,信息人员的数量也会有不同程度的减少。为了缓解高校信息工作量的日益增加的压力,越来越多的高校采用合同制雇佣信息人员。
需要指出的是,高校信息团队的专业化可以缓解高校信息团队中企业设置减少与团队扩张需求增加之间的矛盾。然而,由于通过这种模式招聘的信息技术人员将失去原有的企业组建优势,因此,信息团队的专业化需要为社会信息产业的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提供相应的待遇。在此基础上,信息团队的专业化需要为社会信息产业的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提供相应的待遇。最大限度地利用高校的优势,如儿童上学、个人学习、学术交流等,吸引更多的高素质人才进入信息管理和技术的核心业务。
3.社会化
高校信息团队社会化是指通过项目外包、人力资源租赁等方式,将社会上的信息策划、设计、建设、运营与维护、管理等团队结合起来,共同承担学校信息工作的任务。
近年来,我国高校发展迅速,高校核心业务越来越依赖信息化,信息化的整合程度越来越深。高校信息化规模不断扩大,信息化任务越来越繁重,工作量越来越大。大多数高校信息团队规模的发展速度明显跟不上信息规模的发展。有效利用社会优质资源,外包信息工作是必然趋势。信息工作外包后,社会信息团队将进入学校,成为学校信息化建设、运行和维护的重要力量。如何将这个团队与学校信息团队有机地结合起来,是学校信息化工作中需要考虑的一个重要问题。为了解决学校信息团队人力不足的问题,外包公司也可以派遣固定人员,或者通过人力资源租赁的方式,对学校进行社会信息团队的补充。
高校信息团队的社会化和灵活性在短期内具有较高的灵活性和较快的效果,但也会增加信息管理的难度。同时,在引入社会信息力量的同时,学校需要保持对核心业务的有效控制。
4.融合
信息团队的整合是指高校信息团队的组成,从原来的主要到技术人员和管理者的并重,同时信息团队的专业范围应涵盖从物理层到应用层的各个方面。
在高校信息技术发展史上,信息部门被定位为技术部门,一般认为信息部门的骨干需要更高的技术素质。随着信息工作的外包,许多信息化的技术和工程问题都可以通过社会分工来解决。信息化建设的重点也从亲自参与信息化建设发展到高层规划、需求分析、项目管理、数据治理、流程优化等。作为领导部门,协调学校业务部门、外包单位和学校业务部门之间的工作进展,已成为信息部门的一个新角色。这就要求信息人员走出科室的视野,站在学校发展的角度去分析和处理问题。此时,信息团队的总体规划能力、规划能力、沟通能力、协调能力和组织水平都是非常重要的。事实上,信息工作往往是“七点管理,三点技术”,并不意味着技术不重要,信息问题很多,其深层本质是系统和管理问题,因此,信息团队应该吸收具有技术背景和管理经验的综合性人才。高水平的信息综合人才在整个社会中是非常稀缺的。从总体上看,高校具有人才优势,可以吸收和培养信息部门以外的人才,也可以与互联网企业合作,充分利用自己的“外脑”,这反过来又涉及到信息团队的“社会化”。
总的说来,在“十四五”期间,“以人为本”将成为越来越深刻的共识,高校信息队伍建设可能成为高校信息化工作的首要因素。就像每所高校都有自己的信息化模式一样,各高校的信息队伍建设也有其自身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