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争创世界人才,建设人才高地,促进发展。目前,郑州市全面实施了“智汇郑州”人才工程,初步形成了具有竞争力和郑州特色的人才体系,展现了汇聚世界各国人才、创新创业的生动画面。郑州市在人才引进方面推出了哪些新举措?10月26日下午,在第二届河南省人才招聘创新发展大会“智汇郑州·凌创未来”人才工程暨成果发布会上,郑州市现场出台了新的人才政策。
第二届中国河南省人才招聘创新发展大会现场
关键词顶尖人才(团队)项目
对拔尖人才(团队)领军项目最高补助1亿元
人才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郑州市面临着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对人才的需求空前迫切,对优秀人才的渴求空前强烈。为加快“人才+工程+产业”的深度融合,郑州市在“智汇郑州”人才工程的指导下,推出了一系列体现郑州特色的人才工作新举措、新方法。
围绕产业链布局人才链,重点引进和培养重点产业领军人才(团队),推动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到2021年,计划引进和培养150名具有支撑和引领产业转型升级关键核心技术的拔尖创新创业人才。
对拔尖人才(团队)领衔的人才项目,采取“一事一议”的形式,给予最高1亿元的综合补助。加大1125人才聚集计划实施频率,实施年度验收和多批次评审,加快引进创新创业领军人才等高层次人才(团队)。推动高层次人才项目评价标准由身份导向向项目绩效导向转变,充分依靠人才创新能力、项目规模和效益。
关键词创新人才
加强大数据产业人才引进与培养
围绕总部企业的引进、扶持和培育,出台了《郑州市支持总部企业发展实施办法》。对获得企业贡献奖或晋升奖的总部企业,在获奖年度内,对员工总数不超过10%,税前年收入50万元以上的高级管理人员和核心技术人才给予奖励。个人奖励金额不超过一项。10%的人年所得税,一个企业的总奖金最高限额不得超过200万元。
加强大数据产业人才引进和培养,下发《关于进一步支持大数据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对新培养的大数据拔尖人才和国家领军人才分别给予100万元和50万元的奖励。对引进的国内外知名大数据企业和科研院所的先进技术和管理人才给予10万元一次性资助。对在我市工作一年以上,每年缴纳3万元以上个人所得税的大数据企业人才,按其在当地留存的部分个人所得税全额奖励和补充。
关键词:聚集人才、培育人才平台
引进一批独角兽企业,最高奖励1000万元
加快培育创新型龙头企业,瞄准新兴产业和新经济领域,培育引进一批独角兽企业,给予企业最高1000万元奖励。
对新设立的研发机构,按照上年度研发支出金额,一次性给予不超过20%、不超过1000万元的资助。力争到2021年达到新增研发机构40家,省级重点新增研发机构10家。
加快院士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创新基地)建设,新平台投入100万元。
关键词“双创”升级版
到2021年,将建成300个创新创业平台
精心打造了20个创新创业综合体,全市孵化载体面积超过850万平方米。
建设各级优质创新创业示范基地、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示范基地、创业孵化园,支持多种社会力量建设一批创新创业综合体,鼓励高校科技园区等平台建设海外孵化中心。
对进入市级以上创新创业平台的创客或三年内成立的科技型企业,给予最高10万元/年的租金补贴。
对经营业绩突出的创新创业平台,给予最高50万元的运营补贴。继续打造以“郑传辉”为代表的一系列国际创新创业大赛活动品牌,获奖企业最高可获得100万元奖励。
支持举办具有全国和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创业活动,给予最高100万元的补贴。力争到2021年建成300个创新创业平台。
关键词人才服务
夫妻双方符合条件可累计领取购房补贴
人才扎根的关键在于良好的人才生态。郑州市始终把提高服务质量作为人才工作的核心内容,要建设高效、规范、优质、温馨的人才生态。
开辟人才服务“快车道”。实行人才服务绿卡制度,依托人才服务窗口,配备服务专家,明确办理流程和时限,实现申请项目立项审批,及时发放人才补贴,提供便利。在落户、居留签证、子女入学、社会保险、医疗卫生等方面为高层次人才提供高效贴心的服务。
建立合作交流的“朋友圈”。成立人才发展促进会,提供人才交流平台,扩大人才聚集效应;建立市、县两级人才之家,努力打造人才服务联动阵地。
着力提高人才的“宜居性”。对拔尖人才和国家领军人才,分别提供300平方米和200平方米的免租住房,在郑州工作10年以上,有突出贡献的,给予免费赠送;对博士生,首次给予10万元、5万元、2万元的资助。硕士和“双一流”大学毕业生;突出环境优美、交通便利、配套齐全,建设2.5万套公寓。对于人才居住;放宽首次购房补贴范围,夫妻双方符合条件的,由原来的“高标准、只享受一次”调整为按自己的标准累计领取购房补贴。
打破制度壁垒,增强活力。对入选的高层次人才项目,奖励100万至400万元;优化完善“智汇郑州”人才网络、微平台、96567人才服务线、人才服务应用等服务载体功能,实现在线推送、实时对接、及时完成政策发布。项目申请、问题咨询、服务保障等问题,努力打造最佳人才政务服务。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