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知识经济时代,城市对人才的需求从未如此迫切。2017年以来,各城市掀起了激烈的“人才争夺战”。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在这场人才竞争中,受过良好高等教育、正处于职业上升期的大学生成为各大城市竞争的焦点,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激活了毕业生在高校的流动性。随着2019年秋季校园招聘的结束,小编从中国大学生一站式申请平台五通国了解到,已经统计了2020所高校毕业生秋季招聘的流量。如上图所示,山东省毕业生外流居全国第三位,局部地区毕业生外流占全国的6.9%;北京市是全国双一流高校最多的地区,已成为中国共产党大学2020年最大的毕业生外流区,本地区毕业生外流量已占全国的7.23%。
北京毕业生流量大幅度领先,山东排名第二
根据梧桐园的平台,北京和江苏是2020年中国高校毕业生流量最大的地区。上海、广东、山东和浙江是第二梯队,毕业生的流量也相当可观。从流动方向来看,安徽与江苏、广西、广东、河北和北京的毕业生流动路径尤为明显。省市之间的人才流动大多发生在经济活跃的城市群。利用城市群的综合优势,弥补单一城市的相对劣势,是一条切实可行的经济发展道路。城市群具有集聚和扩散各种生产要素的功能,特别是人力资源在城市群中的流动和扩散。
在毕业生流入北京的省份中,河北、天津、山西、辽宁、黑龙江和内蒙古六个省是毕业生流向北京的首选。作为中国的首都和京津冀都市圈的核心,北京对周边省份毕业生自然有着巨大的虹吸效应,此外,地理位置引起的文化认同感对高校毕业生的流向也有着同样的影响。作为北方城市,北京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习俗与河北、天津等内陆城市更为相似,而浙江、福建等东南沿海省份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习俗却相距甚远,因此毕业生的流入量相对较小。
“房价带动人”意义重大,产业结构升级也导致毕业生外流
小编了解到,针对毕业生普遍流失的现状,梧桐果也向北京第2020大学发出了问卷调查,分析了外流因素。如上图所示,生活成本是影响毕业生外流的最大因素,占33.76%;就业机会与政策牵引差距较小,分别占21.86%和19.135%;毕业返乡就业和个人发展空间也是影响毕业生外流的因素,分别占14.28%和6.24%;另有4.73%的毕业生因其他原因选择流出。
近年来,随着北京定位为全球中心城市,北京从2017年开始“放笼换鸟”,实施重大产业搬迁规划。在《2018-2020年行动计划》和2018年工作要点中,北京市发改委提出,到2020年,北京将再撤出1000家左右的制造业企业。”“解放”必然导致大量老工业清理,吸走就业人口,企业的人才需求也会随着搬迁而逐渐减少,这也会导致当地毕业生到外省就业。除经济环境、文化氛围、生活条件等因素外,人才政策引导起着关键作用。北京的“高寒”态度和高户籍门槛也使得不少毕业生外流。
山东省人才需求排名第三广东省居全国前列
随着2019年秋季校园招聘结束,国内主要企业的校园招聘计划已于2019年停止。部分毕业生因研究生入学考试选拔未能达成就业协议,因此2020年春季校园招聘也值得期待。此时,小编了解到,五通国还统计了2019年秋季毕业生校园招聘需求量最大的十个省份,对2020年春季招聘做出预测,为广大毕业生求职者提供参考。
在产业转型升级的背景下,不同省份人才需求转型升级的差异表现也可以从上述数据中反映出来。如上图所示,广东对毕业生的需求量最大,占9.12%;江苏排名第二,占11.07%;山东排名第三,占10.63%。一般来说,对毕业生需求量大的省份主要在沿海省份,然后从沿海到内陆逐渐减少。因此,上述省份在2020年ZCB10X就业时可能会有所顾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