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8日,南京市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支持和促进南京市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十项措施》并进行解读。
从放宽落户门槛、保障人才安全居住、拓宽就业渠道、促进企业吸纳、营造便捷的准入创业环境、有效支持和鼓励自主创业等十个方面入手,鼓励大学生参军,优化创业培训,加大定向支持力度,加强创业指导服务,可以促进南京市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
值得注意的是,南京再次放宽了落户门槛!其中,45岁以下本科及以上学历(含海归、兼职研究生,下同)凭毕业证可获得落户。40岁以下大专学历,可在南京市就业和参保半年。
2020年2月28日,南京市公安局发布通知:南京市对来南京落户(试行)的本科以上学历和技术人才实施办法的有效期继续延长一年,至2021年2月28日止,从2020年3月1日起实施。当时南京市人才政策是:研究生以上40岁以下,本科学历的毕业生(含归国留学生);中级以上(含中级)专业技术资格的人员;国家三级(含三级)以上职业资格(技能类)人员。专业落户有限公司。
以下是支持和促进南京市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的十大举措:
1、 放宽落户阈值
本科及以上学历,45岁以下(含海归、兼职研究生,下同),持有毕业证书,方可获得落户。
40岁以下大专以上学历,在南京就业、参保半年即可领取落户。
2、 保障人才安居乐业
符合申请条件的医生、硕士生、单身汉每人每月可享受2000元、800元、600元的最长36个月的住房租赁补贴。
加快人才公寓建设和供应,今年建设7000套约50万平方米的人才公寓。
拓展人才购买服务,将《南京市2020年居民购买商品住房办法(试行)》中相关企业的“硕士研究生人才”购买政策,扩大到该类本科毕业生同等享受。
3、 拓宽就业渠道
全年,南京市各类企业共推出高校毕业生招聘岗位20余万个,其中市属、区属国有企业至少提供岗位2000个,新设研究开发机构及其引进、孵化企业至少提供3000个岗位。同时,市、区至少安排4000个事业单位岗位和1500个社区(村)基层公共管理和社会服务岗位招收高校毕业生。
4、 促进企业吸收
对来南京求职的其他高校毕业生,给予一次性面试补贴1000元。
鼓励企业招收符合条件的大学毕业生。三年内,可根据职工实际人数,陆续减免每人每年7800元的税费。
中小微型企业在毕业后一年内新招收高校毕业生和特殊教育院校的高级工、技师班(预备技师班)和职业教育毕业生,并签订一年以上劳动合同参加保险的,给予每人2000元的一次性就业补贴。
推进相关专业大学毕业生免试取得职业资格证书工作,促进对口就业。
5、 营造便捷的准入和创业环境
开通高校毕业生创业登记绿色通道,开通线下企业“一个窗口”服务,当日完成。高校毕业生创业有融资需求的,应当免费提供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全过程服务。
6、 有效支持和鼓励自主创业
高校毕业生毕业当年从事个体经营的,自工商登记注册之日起3年内,可按每年14400元的限额依次扣减相关税费。
南京所有高校和省级创新园区将纳入创业担保贷款“绿色通道”。年内,创业担保贷款支持将放宽至3次,期限延长至6年。获得市级以上创业活动奖励的,可取消反担保手续。
扩大对大学生创业优秀项目的评选,给予10-50万元资助,对有发展前景的,给予300万元接力投资。
7、 鼓励大学生参军
应征大专、本科奖励标准由原来家庭优待基金的50%、60%提高到70%、80%。
扩大事业单位招收的离退休高校毕业生数量,对参加离退休大学生招收的离退休高校毕业生给予加分。
8、 优化创业培训
就业技能培训补助从毕业当年延长至毕业前两年;创业培训补助延长至在校期间。
新开发了4000多个实习岗位,对在本市非户籍实习结束后留在南京就业的大学生,将给予见习补助。在实习期间,他们将享受我市最低工资补贴的80%。
因事件影响临时中断实习的,按一级响应时限延长实习单位补助期限,并给予实习单位和受训人员相应的补助;实习期未满正式就业毕业生的,剩余的实习补贴给予用人单位。
9、 增加定向支撑
对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家庭等6个困难群体的高校毕业生,可在毕业年度申请1500元/人的一次性就业创业补助及相应的就业指导和创业援助。
对毕业后两年内符合灵活就业条件的高校毕业生,给予相应的社会保障补贴。
10、 加强创业指导服务
公司全年组织1500余名高校毕业生网上、现场招聘,提供24小时平台对接服务。
取消本市就业协议、就业调整和就业登记手续的认证手续。
离校未就业的南京大学毕业生,可直接将档案转到市人才服务中心。对于因事件影响而延迟离校的,文件传输的时间不受限制。毕业后两年内完成工作的,参照应届毕业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