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红利消失、人才价值日益凸显。近日,任泽平团队(“泽平宏观”课题组)和智联招聘联合发布了报告《中国城市人才吸引力排名:2021》,以期准确把握人才流动趋势。从结果看,中国最具人才吸引力城市100强中,北京、杭州、上海位居前三名,北京2016年后再次回归第一位,深圳、广州、南京、苏州、成都、宁波、长沙位居前十。在人才吸引力百强城市榜单上,江苏13个设区市中,有11个城市上榜。
人才更倾向于去一二线城市
江苏11个城市上榜
报告称,自2016年位居第一位后,北京排名由2017-2019年的2、2、3位,在2020年重回第一;“新一线”城市杭州产业发展迅速、人居环境与人才待遇不断提升,吸引力排名从2017-2019年的第5位升至2020年的第2位;上海市经济体量大且增长稳定,在连续三年名列第一后,2020年排名第2位;深圳位次顺次下移,2017-2020年排名分别为第2、2、3、4位。
在人才吸引力百强城市中,江苏有11个城市上榜,其中南京、苏州排在第六、七位。未上榜城市为连云港和宿迁。
报告数据显示,2020年应届生、硕士及以上人才将简历投向北上深广的比重分别占比20.7%、30.9%,均高于流动人才流向北上广深的整体比重19.07%。数据表明,应届生和硕士及以上人才更倾向去往一二线城市。
报告显示,应届生人才流入占比前四名分别是北上深广,合计占比20.7%,高于北上深广的人才流入占比19.1%;应届生人才流入前十城市还有成都、杭州、南京、郑州、西安、武汉,前十合计占比40.0%,高于前十城市的人才流入占比35.5%,意味着和流动人才相比,硕士及以上人才也更倾向往一二线城市集聚。从人才流动趋势来看,长三角、珠三角人才集聚,京津冀人才流出。
四成求职者跨城求职,男性占比高
上海、北京、苏州到南京求职的人比较多
数据显示,在求职者中,约四成为流动跨城求职者,即现居住城市和简历投向城市不同的流动人才。那么,什么样的人更倾向于跨城求职呢?数据显示,从性别看,男性更可能跨城求职,占比为57%;从年龄看,流动人才中超8成为18-35岁;从学历看,流动人才中56.7%为本科及以上,明显高于求职总体的48.8%,高学历更有可能跨城求职;从工作年限看,流动人才中48.2%工作5年及以下,高于求职总体的40.9%,职场新人更有可能跨城求职。
数据显示,流动人才中41.7%月收入超6000元,高于求职总体的39.5%,收入较高者更有可能跨城求职;从行业看,流动人才中50.3%分布在IT、房地产、制造业,高于求职人才总体的48.0%
具体到南京而言,跨城流入的人是从哪里来?从南京出去的人去了哪里呢?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在报告中看到,从来源看,人才向南京流入的前十大城市分别是上海、北京、苏州、合肥、无锡、杭州、西安、徐州、南通、扬州,合计占比达33.8%。其中,有8个是长三角地区,合计占比达26.37%。
从去向看,南京人才外流的前十大城市分别为上海、无锡、苏州、杭州、北京、徐州、常州、南通、合肥、扬州,合计占比达52.9%。其中,有9个是长三角地区,合计占比达48.7%。
南京和长三角的人才互动非常频繁,部分因为南京高校较多,长三角人才为求学向南京集聚,毕业后从南京回流至长三角其他城市。根据教育部数据,南京普通高校数、211高校数分别为34、10所,分别排名第6、3名。因落户条件放宽且电子通信、制造业、新能源汽车、工业机器人、集成电路产业等行业增长亮眼,南京对人才而言极具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