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是创新的第一资源,高技能人才是推动产业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专家指出,“工业强国是技师大国,我们需要强大的技术工人。”
然而,我国“技能型国家”和“技能型国家”建设中的人才瓶颈明显。到2018年,技术工人仅占职工总数的21.3%,高技能人才仅占技术工人总数的29%。具体来说,在人工智能领域,只有38.7%的员工有10年的工作经验。技术创新与人力资本投资之间也存在着明显的替代效应。例如,大多数保安和翻译将被人工智能取代,而建造配送机器人将剥夺快递男孩的工作机会。然而,互联网的发展也带动了ui设计器、android/ios程序员、互联网产品经理等新职位的蓬勃发展。全球评估显示,到2030年,30%的工作活动可以实现自动化。
在人工智能时代,预测人工智能将侵蚀人类工作,特别是技术性工作,一直是一个热门话题。面对人工智能的攻击,什么样的技术人才才能赶上时代的列车?结合人工智能的技术本质和劳动特点,可以认为,人工智能时代合格的技术人才必须实现从态度到实践、从观念到行为、从内到外的全面转变,必须掌握竞争、对话和创新的能力。在概念、专业和实践层面与机器合作。
“螺丝钉”有工匠精神
观念是行为的向导。科学先进的理念有助于引导技能型人才集中精力提高技能,而忽视外界带来的诱惑和吸引力。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百度创始人李彦宏在一次演讲中说:“过去的世界和现在完全不同。近40年来,世界经济增长主要是由网络技术创新驱动的。搜索引擎是近20年来整个互联网技术或网络技术创新的基石,是最大的推动力。然而,互联网只是头盘,人工智能是主菜。”对于技能型人才来说,人工智能不仅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结束,也标志着一个时代的开始,对人才队伍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事实上,中美贸易摩擦和华为被美国列入黑名单表明,在基础理论研究和高新技术发展方面,我国面临着严重的人才缺口和瓶颈,我们必须在新时代找到工匠。此外,作为新时期的技能型人才,他要有前瞻性的眼光和思维,走出思维模式,打破“短板”的水桶,从而实现技术、人际交往和观念技能的全面提升。
真才实学的“钻石”
面对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带来的智力挑战,面对我们冲击高端技术的现实需求,我们必须培养一批真正有才华的高管,即“钻石”才能“把握瓷器作品”。需要指出的是,技能型人才的建设要分层次、分层次。对于那些目前处于零起点、空白状态的领域,我们应该能够安居乐业、耐得住寂寞,从无到有地培养特定的人才。同时,还要加大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智能政府等急需人才的建设和培养力度,打造出一个与我国相匹配的整体范畴。制造人才团队。
有进取心的“学习者”
2018年5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两院院士会议上强调,中国必须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努力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更需要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在人工智能时代,知识传播和消费方式的转变提高了技术实现的效率,缩短了从办公桌到生产线的时间。面对这样一种知识爆炸和分散交流的模式,技能型人才必须始终坚持良好的学习心态,紧扣理论研究前沿,不断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库。研究发现,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和智能机器人在生产线上的普遍替代,使得新兴产业不断涌现。例如,针对人工智能可能引发的人的身心问题,将产生新的适应岗位;探索人与自然关系需要新的知识和新的能力,人机关系和机器-机器关系,并在此基础上重新定义产品和技术的实现模式。一些没有先进知识的工人必须被时代淘汰。因此,新时期的技能型人才应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不仅能够利用新兴的信息技术获取所需的信息和知识,而且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消化和使用,提高知识使用的效率和质量。
摩尔定律表明,目前软件更新的频率已从半年减少到三周。在人工智能时代,一旦我们的技术人才跟不上理论研究和技术发展的步伐,他们就无法理解科学家们提出的最新思想,也会抑制我国的科技进步,进而阻碍社会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