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打造人才“聚能环”为助力发展培育“新动能”
来源:上海落户帮
2022-03-13
523 浏览
努力打造人才“聚能环”为助力发展培育“新动能”
近日,陈希同志在北京中关村调研时强调把人才作为支撑发展的第一资源,要以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如何更好地凝聚人才智慧,引导人才健康发展?笔者认为要进一步用活、用好各类人才资源,强化人才幸福感、认同感,努力打造人才“聚能环”,为助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培育“新动能”。
做优引才留才硬环境,下好“先手棋”。“家有梧桐树,自有凤来栖。”坚持“党管人才”,通过深化人才体制机制改革,整合部门优势,凝聚部门合力,夯实人才工作根基。坚持把人才作为支撑发展的第一资源,进一步解放思想,着力优化人才发展的环境。实践中,一些地方和部门对人才优先发展和人才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的重要作用认识还不到位,有的领导干部讲起来重视,实际工作力度不大。要通过完善党管人才工作格局,促使领导干部对人才工作有清晰的思想认识,围绕当地实际集聚人才。要帮助各类人才搭建事业发展平台,打通人才科研、创业、居住、就医、出行、康养、休闲等绿色通道,建设“人才之家”,解决人才实际困难和问题。
落实招才引智好政策,练好“组合拳”。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就要充分运用政策激发各类人才的创造活力。大力实施“双招双引”工程,从企业落地、人才培育、激励等方面着手,多角度审视人才发展方向,助力人才健康发展。眼下,部分地区在做实人才激励措施上的“缺斤短两”便是典型表现。各地应从做实人才奖励举措做起,聚焦人才政策短板,着力落实各类政策,打造人才“洼地”。坚持完善人才培育机制,以政策为引领,依托当地重点企业、项目及园区,高标准建设一批人才工作站、科研中心及人才产业园,推进产学研结合,带动高层次人才及创新创业团队建设。围绕乡村振兴,以好政策助力乡土人才培育发展,为脱贫攻坚和产业培育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提升落地人才“心”服务,当好“勤务员”。坚持以事业上的支持,生活上的关怀,为人才建好“大后方”,让人才吃上“定心丸”,以心暖人。推动人才住房(公寓)建设,深入实施人才安居工程,开通人才服务专线,建立人才引进“绿色通道”,提升人才精细化服务水平。坚持做好走访慰问优秀人才和有突出贡献高技能人才工作,做好人才典型选树和人才服务宣传工作,服务好人才在返乡工作、医疗保健、教育和科研创新等方面的需要。持续创新人才服务模式,真心实意当好人才“勤务员”。石城县启动的“红娘行动”人才关爱服务工作探索,体现了当地在做实、做优人才服务上下足功夫,通过“搭台唱戏”让落地人才能在工作之余用心追求真爱,促进人才在当地成家立业,助力人才立足当地创新创业。
强化政治引领新常态,打好“主动仗”。在广大人才中深入开展“弘扬爱国奋斗精神 建功立业新时代”教育活动,宣传表彰爱国报国、贡献突出的优秀人才,探索加强人才政治吸纳的具体措施办法,持续增强人才政治认同感和向心力。推进党委(党组)联系服务专家人才制度,坚持在政治上充分信任、工作上创造条件、生活上关心照顾人才,最大限度把广大人才的报国情怀、奋斗精神、创造活力激发出来。鼓励引导人才向艰苦边远地区和基层一线流动,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俯下身子为民族复兴奉献自己的聪明才智,成就一番事业,实现人生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