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刚刚结束的两会上,海外人才回流趋势成为热点话题之一。湖南省政协主席、全国政协委员李伟伟建议,“以这次全球盛会为契机,加大吸引海外人才回国就业、创业、创新的力度。”,全国人大代表、苏州大学校长表示:一方面,吸引海外人才“回流”的拉动作用越来越大,另一方面,促进海外人才“回流”的推动作用也越来越大基于这两个因素,可以预测在事件时期将出现海外人才回流高峰。”
事实上,数据显示,海外人才回国就业的热情持续升温。《职场脉动》社交平台大数据显示,2019年11月至2020年4月,新注册脉动的海外留学经验人才继续增加,半年增长率为213%。进入2020年后,增速更加明显,1-4月增速为72%;3月份增速最大,比2月份高51%。
通过分析近一年来国内城市间的中外人才流动情况,可以看出机遇的方向。脉冲数据研究院数据显示,2019年5月1日至2020年4月30日,海外人才净流入上海、北京、深圳十大城市,共同稳定了人才流入第一阵营;二线城市有效承接中心城市和一线城市海外人才外溢,杭州、苏州、东莞成为一线城市以外海外人才的首选。此外,北上广深的海外人才也纷纷迁移到杭州、成都、佛山等城市,由于流动性的原因,城市机会日益多样化。
pulse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林帆表示,人才流动是经济活力的源泉;海外人才在国内城市之间的流动也是产业变革和机遇激增的标志之一。尤其是在全球事件和经贸形势的不确定性下,海外人才对国内职场的热情正在上升,这更有意义。
海外人才净流入前三名的城市是上海、北京和深圳
据脉冲数据研究院大数据显示,2019年5月1日至2020年4月30日,在海外人才净流入十大城市中,上海、北京、深圳共同稳居人才净流入第一阵营;杭州排名第四,以电子商务为代表的产业快速发展,吸引了大批海外人才。由于流入和流出活动相似,广州市净流入没有明显表现。
从净流入的角度看,长三角城市群对海外人才具有较强的吸引力,包括上海、杭州、苏州、宁波;深圳、东莞占据珠三角两席;中西部城市重庆、西安也展现出魅力。
海外人才流入前三名的城市是北京、上海和深圳,占总人数的45%,海外人才流入前十名的城市占总人数的62%。海外人才聚集一线城市的趋势依然明显。
北上广深与海外人才流动
一线城市的优势还在于城市之间的海外人才流动。通过对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四个一线城市前三大人才外流目的地的分析,可以看出,北京、上海、深圳的人才外流趋势最为明显的是“偷工减料”。
离开北京的海外人才主要来自南方。主要目的地为上海和深圳,流入城市排名第一和第二,第三位为成都。从人才流动的总体选择来看,前两个城市有着相同的选择,第三个目的地是杭州。北京周边城市承接人才的能力还不强。
在前三名城市中,北京、杭州和成都是前三名。前两个地方是一样的,第三个是苏州。
深圳排名前三的城市是上海、北京和广州。广州、东莞和北京是人才流动的前三名。相比之下,与人才整体向周边地区转移相比,深圳的海外人才仍集中在一线城市打拼。
广州排名前三的城市是上海、北京和佛山。人才流动的总体选择是深圳、佛山和东莞。
人才流动使二线城市的吸引力和城市的机遇更加多样化
在海外人才净流入前十名城市中,上海、北京、深圳、杭州、苏州、天津和重庆均位列2019年全国GDP前十名。
从区域角度看,在海外人才净流入前十名城市中,地处长三角的杭州、苏州、宁波,不仅分享了上海海外人才的外溢,而且在各自的发展中显示出强大的活力。
作为数字城市,今年一季度,杭州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达到818亿元,增长6.1%,占GDP的比重达到24.2%。软件和信息服务、数字内容等相关产业逆势增长,分别增长10.1%和8.0%。
2019年,苏州工业总产值突破33000亿元,居全国和世界第一。2019年,苏州GDP突破1.92万亿,成为中国第六大经济中心城市。
宁波对海外人才的吸引力也在增加。2019年,宁波GDP在中国排名第12,在规划城市中仅次于深圳。在人才吸引方面,宁波市人才净流入率居全国第二位。
值得一提的是,成都已成为京沪两地海外人才流入的重点目标,显示出其魅力和潜力。除成都外,杭州和佛山还有效承接了中心一线城市的海外人才外溢。
党的十八大以来,留学生回国人数激增
据教育部统计,党的十八大以来,出国留学规模稳步扩大,留学回国人员也逐年增加。这不仅体现了强大的综合国力,也与海外人才的优惠政策有关。2019年9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教育部等部门联合发布了在当前形势下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提出“海外回国”、香港、要把澳门、台湾青年全面纳入公共就业人才服务体系,提供与之相同的就业创业服务”等惠及海外留学生的政策措施。此外,还出台了不同的优惠政策,吸引海外人才。
事实上,从全球的角度来看,职场社交平台被业界视为帮助职场人士和企业建立高效联系的重要渠道,特别是在“特殊时期”,这是职场居民安全和做好准备的选择之一全球事件与经济不确定性的结合,使全球专业人士的职业发展面临更大挑战,“脉冲”创始人兼CEO林帆建议,包括海外人才在内的所有专业人士,都要提前做好未来准备,提前储备高价值人脉,并积极开展网上社交互动,让好的机会能在家里积极找到,并在面对职场变化和挑战时有所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