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上海留学生落户 > 我终于成为城市人并拿到“城镇居民户口簿”

我终于成为城市人并拿到“城镇居民户口簿”

来源:上海落户帮

2022-02-20

365 浏览

我终于成为城市人并拿到“城镇居民户口簿” 拉开衣柜抽屉的时候,家里的户口本不经意间进入我的眼帘。尽管光线很暗,但棕色的塑料封面上“城镇居民户口簿”几个烫金的字闪闪发光,一翻开,里面的页码上真实地记录着我全家人在这个城市的信息。一时就想起了那些有关户口的事情,那些过往,像秋天月光下的风一样从四面八方向我汇集过来。   在计划经济下的农村老家,城市户口可遇而不可求,那么久远的岁月里,祖祖辈辈面朝黄土背朝天,守着几亩薄田几块瘦土在一年四季里轮换,一眨眼就是一辈子。城市户口在家乡人看来不仅是一种身份,更是象征一种令人向往的幸福生活。   村民们大清早出工,下地刨土,插秧种田,如果看到大路上走来一个白净的人,大家就会说,一定是城里人,风吹不到,雨淋不到。大家都将希望寄托在读书的崽女身上,便大声对着昏暗灯下看书的娃说:好好念书,有本事就考上大学分配到城里工作,上一个城市户口,一辈子吃国家粮,喝自来水几多好!   我家是半边户。父亲在城里的一个工厂里上班,而我和母亲以及弟弟的户口在农村。父亲是城市里的集体户口,与几百名工人住在单身宿舍吃食堂,他的名字就挂在这几百号人的一个硬皮本子上。     本图及以下图片来自网络 父亲在每年夏天的“双抢”和腊月过年两个时节,他总是提着一个黄色的印有“为人民服务”字样的帆布袋回来。就有村里人说,你老爹在城里当工人,洋气呢!你家总会有一天会“迁家”到城里的,变成城市户口成为城里人的! 在我的印象中,父亲厂里的干部曾两次来过我农村的老家。他们确实长得白胖,头发也是往一边梳。他们来我家时,我的母亲将家里唯一生蛋的母鸡杀了,他们吃饭的时候我们小孩子不敢拢边。但他们都是在第二天大清早就走了。 生产队长的老婆说是厂里干部到我家了解我的家庭情况,准备解决我家的城市户口问题。我当时就十分的激动,心想是不是马上就可以进城了呢?到了城里就不用打猪草不用扮禾插秧再不用到井里挑水了。但此后的许多年,城里工厂里的干部再也没有来过我家,父亲还是在那个遥远的工厂里老老实实地上班,我一直指望的城市户口问题再也没有下文。时间一年一年地过去,父亲回家再也没提过迁户口的事情。 有一天,从细时一起长大的四妹告诉我,她订亲了。她还告诉我男方是县城的城市户口,是吃“国家粮”的。“城里的?好啊!”听了我的话,四妹的脸上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忧伤。我立马奔向水田的中央,假装给禾苗扯除杂草,在水田中央,我看到了自己单薄的身影,可我的内心里多么希望这样的消息不是真的呀!我感觉我人生中最大的伤感像蚂蚁一样爬上心头。在镇上赶集的时候,我和她坐在湘江边的一个码头上,一直没有说话,送她到她家的门口的时候,我轻轻说了一句:城里户口好,你会过上好日子的! 还能说什么呢?刚刚从学校出来,前程未卜,那样青涩的年纪加上那样的年代,一种朦胧情感就如一朵没有绽开的花朵,在一张城市户口面前显得是那样的无力与自卑,尽管那个美丽的梦像蝴蝶一样。于是,有一扇门就这样永远地关了,将那本该不属于我的风景关在了门外。 从此再没见面。   在我今天看来,我认为父亲当时在户口这件大事情上也真是无能为力,解决城市户口确实是一件遥远的事。很显然,单凭老实巴交的父亲的所有能力要办成“农转非”,何其艰难,也很不现实。 直到父亲退休,我家的城市户口问题还是没有解决。上世纪80年代末,我以另一种方式一脚踏进父亲那个上班的城市,也是命运捉弄般地进入了父亲那个国营大厂。当时的工厂没有“劳务派遣工”之说,我进城参加工作当天就成了正式工。那天我看着手中的工作证和一张印着集体户口的表格,我想我应该是城市人了吧。我也与退休前的父亲一样住单身宿舍,我还与父亲一样在“双抢”和过年的时候回乡下老家,可以从厂里总务科那里用工作证购买每月限量的35斤饭票,这样我可以基本吃饱有力气到厂里做事。 似乎在复制父亲的人生轨迹与过往。 尽管有了城市户口,但我感觉自己仍然是一个乡里人。只有下班的时候在一个叫做半边街的巷子里走一下,并漫漫越过巷子的尽头到江堤看过往帆影。我在日常生活中尽可能地融入这个陌生的城市,但城里人包括车间同事看见我总是说,农村来的,吃食堂呢!有困难跟我们讲一声哦!鉴于我的生活习惯散发着乡下人特有的土气和乡味,无论走到哪里我的全身投满了城里人居高临下的目光。   直到遇到生活中的女友,我对户口问题有了进一步的认知。 与女友相识是在单位的一次劳动竞赛活动认识的。在那次活动众多的团员青年中,她是最能吃苦耐劳的一个女青工。后经多次接触了解,知道了她家是正宗的城里人,女友读技校进工厂一路顺风顺水。 女友能够看上我真是我三生三世的造化了。但我们的相处遭到其父母的反对,中心理由是我来自农村没有房子没有积蓄没有关系。但女友意志坚定,心意已决。尤为感动的是,相处两年后她奋不顾身地从家里偷出了户口本,与我一路飞奔到民政部门进行登记并扯了结婚证。现在想起妻子的壮举仍令人感动不已! 结婚后,家务事多了而钱没多,在没钱集资买房的情况下,单位领导分给我一套70年代建的、不知道住过几拨人的“干打垒”的平房。尽管如此,作为乡下来的我怎能挑肥拣瘦?单位能有房子给我住就很不错了!房子是有门牌号码的,有房号就有户主,我便与妻子来到派出所上了户口,这样一来,终于拥有了自己“城镇居民户口簿”。屈指算了一下,从进厂到拿到户口本,我等了将近10年时间!   过年带着妻子回老家,我第一件事就是告诉父亲我分到了一套旧房子并拿到了户口本。父亲说,你小子比我强多了,我在城里工作了一辈子,拿了很多的本本,但唯独都没拿到城市户口本哩! 拿到户口本,心情有点复杂。一会儿想起曾经的许多过往,一会儿心中又有一种沉甸甸的责任感。那户口本上的户主明晃晃地写着是我的名字,作为一家之主,就是意味着要带着一家老少朝着美好的生活往前冲呀,想想真是压力山大! 时间进入九十年代。改革的春风吹遍三湘四水。有关户口问题也在发生变革。1994年,退休在老家的父亲告诉我,村里的首批养猪专业户二毛第一个在县城里买了户口,接着又在开发区买了一套商品房。成为周边村庄第一个住进城的人。接下来的几年时间,随着国家对城镇政策的放开,在一些县城以及三、四线城市以购房落户、人才引进等各种合规方式解决异地落户问题。那些过去连做梦都想着城市户口的农村人,通过自身的努力,也在某一天终于成为城市人并拿到“城镇居民户口簿”。 一个不容置疑的事实是,不断向前发展中国社会,城乡差距正在进一步缩小,特别是在今天的“精准扶贫”“乡村振兴”的好政策下,大家对户口的归属问题及其看法与过去完全不一样了。社会的发展以及思想观念的转变,户口本上那些过去计划经济下的影子和气味正在慢慢消散。现在的农村,随处可见是小洋楼和“花果山”,特别是秋天里金黄的稻浪,到处是一派丰收的景象。乡下空气新鲜,城市里的人一有空就往乡下跑。“网购”“带货”“直播”“原生态”等这些新兴产业成为乡村与城市亲密对接的桥梁与载体。   又听到一个消息:如果城里人要想到乡下落户建房,那简直比登天还要难。呵呵! 在今天看来,“城镇居民户口簿”那封面上几个大字,已经成为普通老百姓安稳幸福的生活标志。 我感慨着这世界的深刻变化,无比轻柔地合上户口簿,像生怕惊动了过去的往事一样,轻轻移开与它对视的目光。
您正在申请积分落户服务站的专业服务
您的称呼

联系电话

验证码

立即获取

为了确保您的测评结果更准确, 我们申请您留下联系方式以便我们人工审核后通过电话回访告诉您准确的测评结果。*您的信息受 《隐私保护声明》保护

提交成功

您的服务申请已提交,
服务站将在1个工作日内与你沟通服务细节。
一对一规划顾问
更多福利,等你解锁!
上海积分落户指南免费领
上海积分落户指南
免费领
最新最全内部资料免费领
最新最全内部资料
免费领
专业顾问一对一定制规划
专业顾问一对一
定制规划
最新资讯每天分享
最新资讯每天分享
进群不止分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