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贤区西渡街道金港村,今年90岁的陈火培在“七一”前夕荣获“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光荣称号。他是一名在党63年的老党员,年轻时是远近闻名的故事宣讲员,被推选为“上海市革命故事员”,宣讲革命故事达3000多场次,曾受到周恩来、朱德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退休时他给自己定了一个规矩:每天坚持做一件好事。这句承诺,他一守就是三十多年。
图说:陈火培 李一能/摄
一句承诺守三十多年
7月1日一早,陈火培特意穿上白衬衫,戴上党员徽章,坐在电视机前,认真收看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内心无比激动。
陈火培是西渡街道金港村村民,年少时家境贫寒,14岁就跟父亲学做泥水匠。解放初,陈火培加入刘港村业余剧团在农村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常用业余时间编写宣传教育故事。陈老说,讲了一辈子故事,还是最喜欢讲雷锋的故事。
家中收藏的《雷锋日记》,是他宣讲的重要素材。为了用大家易于接受的方式讲故事,他刻苦学习说书。几十年来,他为本市农村、工厂、部队、学校义务宣讲革命故事3000多场次,听众达90余万人次。
1988年,陈火培退休了。退休那天,他给自己定了一个规矩:每天要做一件好事。在金港村,几十年来村民都知道:有困难找陈火培。对于求助者,陈老几乎来者不拒。几天前,邻居家的灶头坏了,泥水匠出身的陈老义不容辞拿着工具就上门修理。看着陈老佝偻着背,走街穿巷四处帮忙,村民们不由感叹:“老爷子还是老样子,热心肠有求必应。”
2010年,陈老成为村里宅基课堂的负责人,他把家当讲堂,坚持每月召集村民到家听课。他每天看书读报至深夜,收集资料,将英模和贤人的故事以浅显的奉贤方言讲给村民听。他发挥特长,在村里绘宣传画;邻里纠纷,他主动调解……
奉贤区新闻办供图
成为村民共同记忆
翻开陈老的日记本,其实“日行一善”大多都是一些小事,比如搬走一块挡路的石头、帮邻居家的菜地除草等等,但他说,勿以善小而不为,日行一善是一种生活态度,用阳光的心态照亮他人,也温暖自己。虽然已是90岁高龄,陈老的身体还非常好,他说或许是因为自己每天想着做好事,所以心情好身体棒。
陈火培的家在一条曲折悠长的小径上,门头被许多爬藤植物掩着,只要穿过一排风格多样的主题墙画,就到了他的“一方天地”。如果恰巧碰上一个头发花白,佝偻着身子的老人站在房檐下刷涂料,不用问,那一准是陈火培在描绘“新作品”。他的墙绘总是有些混搭——“司机同志,开车不喝酒,喝酒不开车”,“前方界梯古桥,汽车不好通行”,“奉贤是我们的家,环境整洁靠大家”。村干部说,他们都是陈老从小看着长大的,从记事开始,“讲故事的老爷爷”就在村里写写画画了,老人与他的“黑板报”成了村民的共同记忆。
村民们告诉记者,陈老就像是“活化石”,在飞奔向前的年代,依旧保持着一份纯真,用善良与热情影响着身边每一个人。陈老说:“只要还做得动,我就要把做好事这个小目标坚持下去,像雷锋那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其实在乡亲们眼中,他早已把自己活成了“雷锋”。
新民晚报记者 李一能
为了确保您的测评结果更准确, 我们申请您留下联系方式以便我们人工审核后通过电话回访告诉您准确的测评结果。*您的信息受 《隐私保护声明》保护
提交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