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年轻机会,让科技事业层出不穷,人才大量涌现
来源:上海落户帮
2022-08-10
305 浏览
给年轻机会,让科技事业层出不穷,人才大量涌现
为年轻的科技人才创造更多的接梁、重担的机会,使中国的科技事业层出不穷,人才大量涌现。
2019年国家科学技术奖获奖项目清单的特点是,青年已成为基础研究领域的重要支持。据统计,国家自然科学奖获得者的平均年龄为44.6岁,第一人的平均年龄为52.5岁,比2018年低2岁和2.6岁。完成工作的60%以上是45岁以下的年轻研究人员,7岁以下的第一个完整年龄不到45岁。最年轻的球队,平均年龄只有35岁。
国家自然科学奖与基础研究高度相关,其青春特征令人欣慰。这表明,我国创新的源泉是充满活力和毅力的,越来越多的青年人才活跃在科技创新的第一线。
事实上,自近几年国家科技奖评选以来,青年人才出现了“锐利”的趋势。潘建伟是2015年国家自然科学奖的第一位得主,他在获奖时只有45岁。航天新闻的嫦娥队和神舟队的平均年龄为33岁,北斗队的平均年龄为35岁。中国的科学基金项目评估数据也反映了这一趋势:自2011年以来,40岁以下的项目负责人比例稳步上升。随着项目负责人的年龄越来越小,年轻的科学家们逐渐激发了他们的热情。
年轻人最具创新潜力,正处于科学研究的黄金阶段。近年来,我国高度重视青年科研人才的培养,并继续形成日益合理的人才队伍结构。它不仅设立了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青年人才提升工程”等专项项目,而且在一些项目申请和奖励评价中突出了支持青年人才和创新团队的政策取向。在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政策文件中,更加注重对科技重大贡献、优秀创新队伍和青年人才的激励。这些改革措施已成为青年致力于科学研究和创新成果的重要支持。
为了抓住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工业改革的机遇,促进科技与经济的深度融合,还需要进一步激发科技人员特别是青年科技人才的创新活力。我们要创造有利于青年科研人才成长的科研环境,做好资金保障、成果评价、科技资源配置、人才激励等高层设计工作;继续下放权力,使青年科研人才充分信任、自主;坚决打破老一辈观念,敢于放手,支持青年人才成为重大科研任务的“主角”。黄旭华院士在2019年刚刚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他说,他的职位是为年轻的研究人员做一名“啦啦队员”,支持他们,为他们演奏锣鼓。“我更喜欢做一个‘场外向导’,让他们去做,大胆地去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