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大变革!以后,在珠三角落户更容易了
来源:上海落户帮
2022-05-12
582 浏览
政策大变革!以后,在珠三角落户更容易了
落户政策将迎来大变革!
以后,在珠三角落户可能会更容易了。
昨天,国务院发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在引导劳动力要素合理畅通有序流动方面,提出了一系列的措施,尤其是对于户籍制度改革方面的措施,或将使得珠三角的人口户籍制度迎来大变革。
原文是这样的:
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推动超大、特大城市调整完善积分落户政策,探索推动在长三角、珠三角等城市群率先实现户籍准入年限同城化累计互认。放开放宽除个别超大城市外的城市落户限制,试行以经常居住地登记户口制度。建立城镇教育、就业创业、医疗卫生等基本公共服务与常住人口挂钩机制,推动公共资源按常住人口规模配置。
下面,一起来看看政策的亮点。
亮点一:
户籍准入年限同城化累计互认
《意见》提出,在长三角、珠三角等城市群率先实现户籍准入年限同城化累计互认。
从去年开始,中央就提出了户籍准入年限同城化的想法。
2019年2月,国家发改委发布《培育发展现代化都市圈的指导意见》,提出在具备条件的都市圈率先实现户籍准入年限同城化累积互认。
一年之后,这个想法看来要在长三角、珠三角城市群落地了。
那么,落地之后对于人们落户有什么影响呢?
举个例子,如果你在东莞居住、缴纳社保1年,但你想落户广州,这时,在东莞累积的居住、社保年限可看作是在广州累积的。
简而言之,在落户这件事上,珠三角各城市是互通的,城市之间不存在壁垒、限制。
在以城市群为核心的发展模式下,城市群内的流动人口数量庞大,
广州、深圳这两个珠三角重点城市,每年都会吸纳来自周边城市的流动人口,广深之间也存在大量的人口流动。
在城市分化、交通改善等因素的推动下,人口流动会更加频繁。
如果能够打破城市间的落户壁垒,对于劳动力的流动、城市竞争力的提升等都会有促进作用。
亮点二:
放宽除超大城市外的城市落户限制
除了累积年限互通外,放宽除超大城市外的城市落户限制,试行以经常居住地登记户口制度,也同样值得关注。
传统户籍制度下,严苛的落户条件让许多大城市里生活的外地人无所适从。
而近两年,户籍制度的改革也在逐步推进,《意见》则是贯彻了以往方针,进一步推动落实。
2019年8月,国家发改委公布《2019年新型城镇化建设重点任务》,明确大城市取消或放松落户限制,北上广深等超大城市也要大幅增加落户规模;
2019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室印发了《关于促进劳动力和人才社会性流动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再一次明确了落户门槛的降低,按照城区人口的不同,从三个层面维度确定了不同城市所对应的不同落户政策。
昨天,国家发改委发布《2020年新型城镇化建设和城乡融合发展重点任务》,提出督促城区常住人口300万以下城市全面取消落户限制,推动城区常住人口300万以上城市基本取消重点人群落户限制。
种种信号表明,今后的户籍政策将迎来放宽,人口以及相应的公共资源的流动将会更加畅通。
在这种情况下,哪些城市将最受益呢?
很明显,那些有人口大量流入,且目前城区人口较少的城市将会是最大的赢家。
据统计,深圳、广州、佛山、东莞、中山、珠海是大湾区最吸引外来人口的几个城市,政策落地后,这些城市的虹吸能力将进一步加强。
根据住建部最新公布的《2018年城市建设统计年鉴》,珠三角内,广州、深圳的城区人口均超过1300万,属于超大城市。
广深落户政策全面取消的可能性不大,但对于重点人群的限制应该会有所放宽,积分落户政策也将会更加完善。
而佛山、东莞、中山、珠海则有可能进一步放宽落户政策,成为最大的受益者。
最后:
对楼市的影响
我们都知道,楼市长期看人口,有人的地方才有购买力。
户籍政策调整,毫无疑问会促进人口的流动,不仅如此,还会带动相关的公共资源发生流动。
比如教育、医疗、交通等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资源配套,都会向人口流动的方向倾斜。
谁掌握的流动人口最多,谁就能够掌握更多的资源,谁就更具有发展潜力。
所以,不管从购买力,还是从城市发展的角度来说,今后人口流入的地方,楼市的前景都将被看好。
跟着人口买,不会错。
同时,人口流动会加剧城市分化,强者不一定恒强,但以大城市为核心的格局短期内很难逆转。
城市分化也会导致房价分化,大城市容易涨、小城市容易降,在“维稳”、“房住不炒”的主基调下,追涨杀跌的“炒房”心态不可取。
但仍要提醒一点,那就是一些边缘城市、能级低、人口流出的城市还是别碰了,即使降价也别想着抄底,保不准那就是个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