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机构“抢人大战”上线 科技重塑银行格局
来源:上海落户帮
2022-04-13
343 浏览
金融机构“抢人大战”上线 科技重塑银行格局
随着复工和春季招工的到来,银行业的用工需求不断增加。线下商店关门了,但线上商店很火爆。银行技术发展的机遇正在酝酿
近期,一些龙头银行的招聘计划已悄然启动。值得注意的是,这些职位大多是面向科技类人才的。
科技人才竞争
近日,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发布社会招聘公告。招聘职位包括:技术平台研发管理高级专家、新核心运维管理高级专家、it架构专家、技术平台架构师、运维开发架构师、业务架构师。
招聘门槛也比较高,包括技术平台研发管理高级专家和新核心运维管理高级专家两个职位,均要求“10年以上IT行业工作经验,4年以上金融行业工作经验;金融研发团队管理经验;大型金融业分布式架构规划管理经验,银行分布式核心经济经验。”实验者优先。其他职位还要求至少5年相关工作经验。
近日,交通银行官方网站启动大规模招聘计划,共招聘金融科技类岗位100多个。招聘部门包括总行财务科技部、软件开发中心、数据中心。
去年底,中国银行总行财务技术部也发布公告。
抢占金融科技人才、推进数字化转型已成为许多大银行的共识。
中国农业银行科技与产品管理局局长蔡钊表示,2020年是中国农业银行深入推进数字化转型的一年。ABC将专注于普惠金融、智能金融、风险控制系统、新技术和新形式。基于区块链的电子商务供应链项目、数字积分项目、养老项目已投产。
科技重塑银行业竞争格局
中国保监会2月15日发布的《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金融服务保障工作的通知》明确指出,加强科技应用,创新金融服务模式。各银保机构要积极推进网上业务,加强对网上银行、手机银行、小程序等电子渠道服务的管理和保障,优化和丰富“非接触服务”渠道,提供安全便捷的“居家”金融服务。
在监管部门的政策鼓励下,在防疫期间,银行继续增加网上服务,帮助金融科技和企业及投资者渡过难关。例如,平安银行推出了“在家”服务平台,使在线金融服务得到快速处理。借助人工智能视频等技术,提供在线产品咨询和订阅服务。浙商银行通过新的区块链医疗卫生服务平台,为瑞康医药的上游企业、下游医院、药店等客户提供全面、有针对性的供应链金融服务,帮助医药流通企业更快、更高效地投入防疫救灾工作。
分析人士认为,信贷需求减弱,银行需要提高金融资源配置效率。在特殊时期,对财政资源准确配置的要求比正常时期更为迫切。只有基于大数据技术和价值网络分析,银行才能在极短的时间内识别出该批客户和客户需求状况,准确区分哪些信贷需求具有最高的关联度,准确地将信贷资源放在关键位置。
事实上,除了短期需求外,从长远来看,金融技术正在重塑银行业的竞争格局。
据介绍,2016年至2019年,全球最大的资产管理公司之一收购了一批金融科技公司,涉及智能投资咨询、现金管理、另类投资等多个领域,收购和投资金融科技企业已成为欧美资产管理巨头补充和完善科技短板的主要手段。
尽管中国在金融科技方面的投资不断增加,但与其他国家相比仍有差距。
一位银行研究员表示,从公开数据来看,在国有银行中,中国建设银行的科技支出占财政收入的比例最高,而被称为“零售银行”的招商银行则是金融科技投入最大的股份制银行。2018年,科技支出占营业收入近2.8%,也是科技支出占营业收入比重最高的银行之一。但外资银行科技支出占营业收入的比重一般在10%以上,且每年都保持一定的增长比例。摩根大通、富国银行和花旗银行每年在技术上花费数十亿美元。
他还表示,中国大多数银行从事的是科技管理,而不是科技发展。在人才培养和科技发展效率方面,基本能力也相对薄弱,与国际银行相比差距甚远。摩根大通有近5万人从事与技术相关的工作,其中包括数千名数据科学家或高级科学学位,还有超过3.1万人从事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