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上海落户 > 发展现代都市圈首先就要突破户籍制度的屏障

发展现代都市圈首先就要突破户籍制度的屏障

来源:上海落户帮

2022-03-20

493 浏览

发展现代都市圈首先就要突破户籍制度的屏障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了《关于培育发展现代化都市圈的指导意见》。《指导意见》明确提出,要加快人力资源市场一体化。要求放开放宽除个别超大城市外的城市落户限制,在具备条件的都市圈率先实现户籍准入年限同城化累积互认,加快消除城乡区域间户籍壁垒,统筹推进本地人口和外来人口市民化,促进人口有序流动、合理分布和社会融合。 新型城镇化的核心是“人的城镇化”。都市圈是城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出现的一种更高级的城市群,也是城市群内部以超大特大城市或辐射带动功能强的大城市为中心、以1小时通勤圈为基本范围的城镇化空间形态。很显然,在城镇化的更高级阶段,经济社会发展将对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提出更高的要求,这也也意味着过去“小打小闹”、“修修补补”式的人口管理模式需要进行更深层次的改革。 改革开放四十余年来,我国的户籍制度改革有了很大的进展,为城镇化的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18年中国城镇常住人口83137万人,乡村常住人口56401万人,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即城镇化率)为59.58%。但是,如果以户籍人口来衡量城镇化水平的话,那么我国的城镇化率则只有43.37%。 国外的经验证明,都市圈的发展是集聚人口的巨大“磁力场”。以日本东京都市圈为例,目前东京市区的人口数量超过1350万人,而整个东京都市圈的人口数量超过了3700万人,人口则占了日本总人口的30%左右。再比如美国纽约都市圈,包括有纽约、波士顿、费城、巴尔的摩和华盛顿5座大城市,以及40个10万人以上的中小城市。在这个区域中,人口达到6500万,占美国总人口的20%,城市化水平达到75%以上。值得注意的是,这些都市圈的形成,是经济社会发展和市场竞争导致的后果,人口、资金等要素能够得到自由流动和市场化配置。 但是,在我国,户籍制度却成为横亘在城际之间的一道难以逾越的屏障。而且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户籍制度的限制就愈加严格。在城乡户籍方面,虽然近些年大力推动城乡居民统一的居住证制度,但实际上农民的社会保障等福利待遇仍与城镇居民有明显区别。特别是在非农户籍的流动人口方面,跨省户籍障碍并未有多大的消除。在放开户籍制度的层面上,真正实现能够比较自由落户的也只停留在部分中小城市。 在城镇户籍方面,非本地户籍的城镇人口想要加入本地户籍,大多只有积分落户一条途径。但积分落户往往条件苛刻,只有少数人能够达到标准。除了北上广深这样的超大城市外,一些特大城市或大城市也由于同样的原因,能够满足条件直至能够依靠积分真正落户的人并不多。 在这种情况下,鉴于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不少城市不得不采取一些非常规的手段,试图在短时期内在户籍人口上有较大的提高。最近两年以来,各城市之间爆发了激烈的“人才争夺战”,试图用各种优惠政策吸引人才加入到本地。从短期来看,一些城市的人口有了一定的增长。不过,这种“大跃进”式的落户政策很难在都市圈的发展中发挥持久的作用。 事实上,正是由于户籍制度的障碍,我国都市圈呈现出不平衡发展的格局。在人口流动较为频繁且宽松的长三角都市圈,长三角地区人口以上海、杭州为核心集聚连片分布,在2010-2017年间人口增量为64万人,同期外圈层人口增量接近城市核增量的2倍。而珠三角都市圈同样呈现出人口加速外溢的特征,人口在广州、深圳间连绵分布,外围的东莞、中山等均为百万人口级城市。但在人口融合度较低的其他都市圈,迄今仍未能实现人力资源的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对城市之间的合作分工产生了负面的影响。 从根本上来讲,要在发展都市圈的过程中突破户籍制度形成的藩篱,必须在相关配套措施上取得实质性的进展。在此次发布的《指导意见》中,提出了全面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必须开展的相关改革,如畅通都市圈公路网、统筹市政和信息网络建设、促进优质公共服务资源共享、加快人力资源市场一体化、加快社会保障接轨衔接等。可以相信,如果这些措施能够落实到位,那么不仅我国的现代都市圈将取得大发展,对尽快形成新型的更具灵活性的人口管理制度也大有裨益。
您正在申请积分落户服务站的专业服务
您的称呼

联系电话

验证码

立即获取

为了确保您的测评结果更准确, 我们申请您留下联系方式以便我们人工审核后通过电话回访告诉您准确的测评结果。*您的信息受 《隐私保护声明》保护

提交成功

您的服务申请已提交,
服务站将在1个工作日内与你沟通服务细节。
一对一规划顾问
更多福利,等你解锁!
上海积分落户指南免费领
上海积分落户指南
免费领
最新最全内部资料免费领
最新最全内部资料
免费领
专业顾问一对一定制规划
专业顾问一对一
定制规划
最新资讯每天分享
最新资讯每天分享
进群不止分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