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制定实施方案(全文)
来源:上海落户帮
2022-03-19
837 浏览
河南省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制定实施方案(全文)
为深入贯彻落实《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加快人才强省建设的实施意见》,为了更好地发挥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在促进河南省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为“十三五”期间加强河南省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建设,制定以下实施方案。是的。
一、主要目标
(一)主要目标。到2020年,全省拥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资格、硕士以上学历、高层次专门人才45万余人。其中,全国候选人约120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800人,中原学者60人,河南省优秀专家1800人,河南省优秀专业技术人才100人,享受省政府特殊津贴600人,2200人。省级学术技术带头人,省级职业教育教学专家500人。共招收培养博士后4500余人,在重点学科、优势产业、新兴产业和新业务领域培养了一批具有国家影响力的领军人才和创新创业团队。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引进使用机制进一步完善,创新创业环境进一步优化;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进一步完善。只有这样,才能进一步增强科技进步、产业升级、文化繁荣、社会发展等方面的支撑作用;产业技术领军人才(队伍)不断涌现,成为推动科技进步的主力军;基本形成一支数量可观、门类齐全、结构合理、素质优良、与河南省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高水平专业技术人才队伍。是的。
二。加大对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的支持和培养
(2)完善选拔培训制度。完善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的选拔标准和条件,对不同领域、不同学科的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进行分类评价,不断提高选拔培训的质量和效果。建立河南省“811青年人才工程”、“百千万人才工程”、“万人计划”梯队培养对接机制,推动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选拔向县(市)延伸,加快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省、市、县三级衔接、梯次推进的选拔培养体系;增加“两院”院士(中科院院士、中学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下同)、全国优秀专业技术人才,“万人计划”领军人才、“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特聘专家、文化专家和“四个一批”人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人员等国家级人才工程候选人推荐工作;以落实中原“特聘专家”为牵引,扎实做好中原学者、河南省优秀专业技术人才、省政府特殊津贴人员、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等工作,河南省职业教育教学专家等河南省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选拔工作;设立工业技术领军人才选拔工程,加强工业技术领军人才选拔工作。努力推动各类优秀专业技术人才不断涌现和分离。光芒四射。
(四)实施工业技术领军人才扶持计划。以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电子信息、节能环保、新材料、新能源等新兴产业为重点,重点培养500名具有国际、国内一流水平的产业技术领军人才,具有较大经济效益和显著带动作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重大突破或重大科技成果转化,以及省、市财政统筹人才等资金。支持。
(5)实施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简称“Boxin计划”)。在国家和省级实验室等重点科研基地的支持下,在河南省重大战略、战略性高新技术和基础科学前沿领域,每年选派20名应届、应届优秀博士生进行重点项目支持,加快培养和造就一批优秀博士生。一批国际一流、国内领先的创新型青年科技人才。
(六)实施高层次人才国际培训计划。以中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为重点,每年约有50人出国中长期培训,为期至少3个月。每年,我们都计划派出高水平的专业技术人才到国外著名大学、科研机构和培训机构深造。每批留学生出国深造时间不少于12个月,努力提高河南省高层次人才的国际化水平。
(七)落实重点领域紧缺人才培养计划。围绕高层次、急需的重点领域和行业人才培养需求,依托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采取进修班、进修班、学术讲座、中青年学术技术选拔等多种形式有发展潜力的领导到国内知名高校和科研机构进修,每年培养10万名专业技术人才。(四)加强优势产业、新兴产业和非公有制经济组织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的知识更新,不断提高河南省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的创新能力。
三、集聚国内外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
(八)实施高端领军人才引进计划。进一步加大高端领军人才引进力度,重点引进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外国院士等顶尖人才,国家“特聘专家”(含国家留学特聘专家)、“万人计划”获得者、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会、特聘专家、国家优秀专业技术人才、国家级项目候选人等“百万人才”高端人才,文化专家和“四个一批”人才,中科院“百人计划”候选人,熟悉国内外金融规则、善于资本运作的金融领军人物。来河南工作的,按照《中共河南省委、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建设强省的意见》的有关要求,享受相应待遇。天才。充分发挥河南省特聘研究员岗位设置制度、河南省高校特聘教授岗位制度的人才吸引和人才聚集优势,引进一批具有国际一流水平的高层次人才,通过“特岗+项目研究+创新人才队伍培养”等形式,培养国内外各自学领域的国内领先学术水平和科研开发能力的副专业技术人才,带动和培养一批具有较强创新能力和国内外研发创新先进水平的领军人才(团队)。
(十)实施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制定河南省外来高层次人才认定办法,实施重大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工程,重点引进一批掌握国际先进技术、能在重点领域取得突破的国外高端专家和技术,以中部“百人计划”为依托,以河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新型产业建设发展为依托,带动主导产业集聚发展。领导才能(团队)。实施国际人才合作项目,依托河南省重大科研项目和重大项目、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重点科研基地等,采取“项目+人才+基金”的形式,引进国外高端专家和专业人才(团队)。继续开展海外人才中原银行、海外智力服务银行等一系列活动。到2020年,引进12万名海外人才到河南开展服务活动,其中硕士7500名,博士400名。
四、营造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创新创业的良好环境
11号。完善人才激励机制。完善人才评价体系,突出创新能力和社会贡献的评价标准,对表现突出的拔尖人才,可以破格或超高方式评价和聘任高级专业技术职务;建立健全关键技术岗位竞争机制,突出实用型拔尖人才,承担重要任务;深化分配制度改革,落实“对重点专业技术岗位和重点专业技术骨干实行优惠分配制度,按贡献落实技术要素分配政策,实施高层次人才的灵活多样的分配方式,如协议工资和项目工资、实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等法律政策;加大对创新型领军人才科技路线的财务控制和决策权,提高科研成果转化收益分成比例;充分发挥表彰奖励的导向作用,对获得称号的个人和集体国家优秀专业技术人才中,新当选的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入选杰出专家奖励计划,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和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其他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国家“友谊奖”、国家优秀教学成果奖、中国青年科学技术奖等国家级奖励的个人或集体,按照规定给予重点奖励。相关规定。
(十二)加强人才引进培养载体建设。加强省、厅(所)际合作,积极吸引世界500强企业、大型“中央企业”,以及国内外知名高校、科研机构和知名创新企业到河南设立研发机构;充分发挥海归创业园、人才引进试验区、院士工作站、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创新实践基地)、专家服务基地等优势,加强国家和省级重点实验室建设,工程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协同创新中心等重要平台。到2020年,院士工作站100多个,省级专家服务基地50个左右,博士后科研流动站70多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30个,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300个,留学创业园18个,省级重点实验室60个,建设300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20-30个工业技术研究所。
(十四)开辟人才引进“绿色通道”。对引进的高层次人才、急需人才、成绩突出的专业技术岗位,可以通过特殊岗位、岗位设置动态调整等多种方式进行考核录用,不受单位结构比例和岗位限制;对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和博士学位的人员,可采用直接考核的方式进行招聘,对无档案的人员可组织核实。审核程序结束后,无需存档即可确定工资等级;外省市具有相应专业技术资格的人员来河南省工作,可直接确认其资格;对符合条件的海外归国高层次人才,可直接评定确定为高级专业技术职务;对特殊人才可实行“一人一策”。
(十五)鼓励非岗位创新创业。鼓励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和其他机构的专业技术人才将本单位的科研项目和成果从原单位工作中带走,在企业中开展创新创业或自主创业。经单位批准,5年内保留人事关系,原单位支付基本工资(岗位工资和工资级工资),保留参加职称评定、职务晋升、社会保险的权利。允许高校、科研院所设立一定比例的流动岗位,吸引具有创新实践经验的高层次人才兼职。
(16)提供便捷的服务保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党委联系服务专家工作的文件精神,不断提高联系服务专家水平。进一步提高医疗水平。根据《河南省高层次人才认定和扶持办法》,被认定的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按层次分别纳入一级、二级、三级卫生服务对象范围,享受相应的医疗保险服务。推进人才公寓建设,支持高校、科研院所、国有重点企业利用自有存量国有建设用地建设高层次人才周转房。优化人才服务流程,在办理出入境手续、居留安置、人事关系、社会保险、住房保障、家庭就业、子女入学等方面,为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实施“一站式”服务,简化手续,限期完成。加快人事档案管理服务信息化建设。完善社会保险关系转移对接方式,促进人才跨地区、跨行业、跨制度流动。实施外国人短期工作邀请函“一站式”服务和外国人在河南工作就业“两证合一”服务。
五、组织保证
(十七)加强组织领导。在省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负责协调推进各项工作,宣传、科协、发展改革、教育、科技等部门负责协调推进。工业和信息化、公安、财政、住建、农业、商务、卫生规划、税务、财政等部门各司其职,定期召开会议,推动各项任务的落实。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坚持“一把手”、“第一资源”的原则,协调有关部门,并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符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的实施意见。
(十九)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加强舆论宣传,大力宣传人才强省战略的重大意义,宣传各领域、各行业涌现的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的先进事迹。坚持以事业留人才、以情感留人才、以待遇留人才的原则,倡导鼓励创新、容忍科研失败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