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上海落户 > 我国城市人才品牌吸纳度测评结果:上海居首

我国城市人才品牌吸纳度测评结果:上海居首

来源:上海落户帮

2022-02-28

266 浏览

“2020中国品牌日系列活动——首席品牌官分论坛”5月10日在北京举行。中国居民大学信息分析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钱明辉出席并讲话。
 
钱明辉介绍,2019年,中国城市人才品牌吸纳力评价结果为上海第一、杭州第四、佛山和东莞前十。从我们报告的数据来看,排名前十的城市是上海、北京、深圳、杭州、广州、佛山、东莞、苏州、成都和西安。
 
以下是演讲的实际录音:
 
钱明辉:杨总,各位领导,各位朋友,早上好!
 
我很高兴今天有机会参加我们的论坛。我今天分享的话题是从数量到质量:城市人才品牌吸收评价的发现。本研究是我中心在去年底至今年疫情期间,由多家大数据机构联合开展的一项研究工作。今天上午,我想借此机会向大家报告我们在这项研究中的一些发现。
 
品牌引领城市供需结构升级方向,关系到国家和城市综合实力的增长。党的十八大以来,上述人士高度重视我国自主创新和自主品牌建设,强调要打造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国际竞争力的知名品牌,推动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近40年来,我国经济一直处于快速增长阶段。城市经济增长的动力主要来自廉价的土地和劳动力,以及大规模的投资,包括资源的过度消耗和低附加值的劳动密集型产业。
 
近年来,随着房地产价格上涨、环境承载力下降、国际贸易摩擦等外部环境变化等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城市经济开始由高速向中高速转变。在这个过程中,用新动能代替旧动能是必然的。
 
在此过程中,面对城市发展过程中资源有限的硬约束,地方政府需要在人力资源的质量和数量上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我们还将看到,近年来,城市之间的所谓“抢人”战争愈演愈烈。因此,人才是实现民族复兴、增强国际竞争力、促进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或第一资源。我国人才的现状存在一系列问题,如高水平人才供给不足、人才结构与经济发展需求不匹配、人才区域分布差异大、人才体系建设不完善、创新环境差等。
 
目前,人才之争或区域间的人员之争,不仅反映了区域内对人才的迫切需求,也反映了高质量发展阶段对人力资本在数量、质量、结构、分布等方面的一系列新要求,因此,为了更好地体现一个城市在一定时期内吸引和接受人才并使其发展的能力,我们中国居民大学信息分析研究中心与相关机构共同构建了人才品牌吸纳等指标体系。
 
首先,2019年中国城市人才品牌吸纳评价结果为:上海第一,杭州第四,佛山、东莞前十。从我们报告的数据来看,排名前十的城市是上海、北京、深圳、杭州、广州、佛山、东莞、苏州、成都和西安。
 
二是前50名城市在规模指数、质量指数、潜力指数和活力指数上存在显著差异。通过对四个二级指标的矩阵分析,我们发现,上海、北京、杭州、深圳、广州五个城市在规模指标和质量指标方面表现优异,考前成绩也很好,属于我国城市吸收人才品牌的第一梯队。佛山、东莞、苏州是二线城市的潜力指数和活力指数。以成都、南京、西安为代表的21个城市规模较大,规模指数较高,但质量指数和活力指数表现相对较弱,城市潜力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三是全市44%的人才品牌吸纳水平与实体经济更加协调。从宏观上看,人力资源协调发展是指一个城市的人才政策要与经济发展同步,实现人力资源与实体经济的总量和结构协调。我们用人才品牌吸收率排名与各城市GDP排名的偏差来反映一个城市人力资源与经济发展的协调性。数据显示,在前50名城市中,7个城市的人才品牌吸收率排名与GDP排名相同,15个城市的差距仅为1位数。因此,两者的总比例约为44%。这意味着人才品牌在这些城市的吸纳水平与实体经济的发展更加协调。同时,我们还发现29个城市具有正协调性,即人才品牌的吸收水平高于GDP排名,占58%。珠海顺差最大。负协同的城市有14个,即人才吸收低于GDP,约占28%。其中,无锡排名逆差最大,重庆和宁波的表现也不尽人意。
 
第四,城市群分析。我们发现,在城市群中,广东、香港和澳大利亚优于长江三角洲。我们对城市群的分析结果表明,在我国确定的十个城市群中,也可以分为三类。第一阶段由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组成。上榜城市数量明显高于其他城市群上榜城市数量。各城市群的平均分也处于平均得分的前列,广东、香港、澳门城市群的平均得分高于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平均分。然后从沿海到内陆,形成第二级评价。从数量上看,与第一城市群相比,第二城市群上榜城市较少,如关中平原城市群和成渝城市群都比较好。东北部的城市群和北部的虎豹峪城市群构成第三梯队。这些城市群中没有相应的城市上市,这可能主要是受产业结构和经济环境的制约,经济动力相对较弱,对人才的吸收能力相对较弱。
 
要获得人才红利或第二次人口红利,不仅要依靠政府的行政人才政策来解决,还要创造更好的发展环境,有产业、有企业的人才可以留下来。我们的报告发现,在吸纳人才的过程中,城市应关注人才的规模和质量,从二级指标来看,部分城市的规模指标和潜力指标表现稍好,但活力指标和质量指标排名相对落后。这反映了这些城市人才数量达标,但人才质量落后,特别是在吸纳高端人才方面,还应根据产业特点和发展阶段制定产业规划,并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在保证人才规模的前提下,兼顾人才质量,提高城市人才品牌的吸纳能力,大力引进和保留优质人才,有利于发挥品牌引领作用,促进城市高质量发展。比如,在今天关于各组织在品牌发展中的作用的讨论中,关键是人才,比如首席品牌官、品牌总监等,从而为城市品牌发展做出贡献,促进整个社会文化生活的可持续繁荣。
 
以上是我们2019中国城市人才品牌吸纳十大报告的要点,如有兴趣,欢迎主办方参考,欢迎在我们的报告中指出不当的批评和纠正,谢谢!
您正在申请积分落户服务站的专业服务
您的称呼

联系电话

验证码

立即获取

为了确保您的测评结果更准确, 我们申请您留下联系方式以便我们人工审核后通过电话回访告诉您准确的测评结果。*您的信息受 《隐私保护声明》保护

提交成功

您的服务申请已提交,
服务站将在1个工作日内与你沟通服务细节。
一对一规划顾问
更多福利,等你解锁!
上海积分落户指南免费领
上海积分落户指南
免费领
最新最全内部资料免费领
最新最全内部资料
免费领
专业顾问一对一定制规划
专业顾问一对一
定制规划
最新资讯每天分享
最新资讯每天分享
进群不止分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