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信息化队伍建设呈现出学科化、专业化、社会化、融合化四大新趋势。
“网络空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一般认为,对于高校来说,人才队伍建设是制约教育信息化建设、发展和应用的重要因素。如果说“十三五”期间,制度建设、经费投入、队伍建设是高校信息化的三大基本要素,前两个要素有了很大提高,那么队伍建设的发展远远跟不上高校的发展,这可能成为“十四五”期间影响高校信息化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高校信息化队伍建设发展滞后
首先,高校信息化队伍的发展与高校信息化工作规模的差距越来越大。随着信息化与学校教学、科研、管理等核心业务高度融合,数字化校园向智能校园发展,教育信息化1.0向2.0发展,高校信息化规模越来越大,范围越来越广,工作量越来越大,要求越来越高,网络安全越来越严峻,但信息化队伍的规模并没有按比例扩大,来自部门的压力越来越大。
其次,高校信息化队伍的发展空间与高校教师的平均水平差距越来越大。由于信息部门相对专业,团队大多是专业技术人员,流动性不大。大部分人员行政晋升空间有限,一般需要走技术路线。职称评定基本上是一般信息化人才培养的主要途径。近年来,我国高校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出现了许多与工作状况和生活福利挂钩的人才称号和工作成果奖。许多高校提出了各种吸引人才的计划。高校教师队伍建设发展迅速,教师队伍发展空间大为改善。但这些基本上都是以科研和教学为导向的。高校大量的人才建设资源投入到吸引科研、教学人才上,基本上没有信息化的队伍建设。另一方面,由于高校职称评审体系主要是科研和教学,教师素质的提高提高了职称评定的门槛,间接增加了信息化队伍职称评定的难度。上述现象导致高校信息化队伍发展空间相对差距较大,对信息化队伍的积极性有很大影响。信息化队伍的地位与作用不对称,边缘化程度不高,信息化人才流失严重。
网络空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
此外,高校信息化队伍的待遇与社会信息化人才的待遇差距越来越大。“十三五”期间,互联网经济已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社会对信息化人才的需求不断增长,待遇也大大提高。随着“新基础设施”成为“十四五”期间的战略重点,可以预见,“十四五”期间信息人才的竞争将更加激烈。在我国大多数高校,作为普通的教辅部门,信息部门的人员拿不到与其技术水平相对应的工资,于是人才流向社会,却很难吸引到优秀的年轻人才,影响了队伍的稳定、老龄化队伍的场面逐渐显现,结构趋于不合理。
如何解决困境?
1认清和面对高校信息化队伍建设的现状,分析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
2结合“十四五”时期学校发展战略规划,提出“十四五”时期学校信息化发展规划,明确信息工作在学校发展战略中的作用和地位;
三。从学校发展战略的角度,梳理了信息化队伍建设的思路和方向,提出了信息化队伍建设的目标和具体措施。
“十四五”期间,进一步加强高校信息化与核心业务的融合,进一步增强学校对信息化战略地位的认识,信息化队伍建设的重点将比“十三五”期间进一步提高。信息化部门可以利用制定“十四五”规划为契机,提出信息化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和短期实施方案。
四种可能的趋势
另外,我认为“十四五”时期高校信息化队伍建设将与“十三五”时期有所不同。具体而言,可能有四个新的发展趋势:学科化、专业化、社会化和融合化。
1纪律
这里的学科不是指技术层面的专业化,而是指学校的信息化队伍要更好地参与学校的学科建设、教学和学生活动。这样,在学校教师队伍的整体结构中,信息化队伍不再是一支“后勤部队”,而是一支“战斗力”。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克服信息化团队在学校人才建设资源配置上的不利局面。
事实上,在高校信息化相关学科建设中,特别是在网络空间安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一些新兴学科中,课堂教学和实验教师、科研和实验环境等方面往往存在不足,数据资产和其他方面。信息部门可以利用自身的基础设施、数据资源和人力资源,积极、科学地开展教学和学生事务部门之间的科研合作,融入学校的核心业务。比如,一些高校的信息部门主动增加或承担学校的教学和实验任务;一些高校的信息部门主动与高校科研团队合作,共同努力承担国家和地方的科研项目,或为其提供试验、实验环境,联合整理、出版科研成果;一些高校的信息部门主动承担任务,承担学位点建设和研究生培养,或与学校共建科研基地,已成为学科建设的重要力量。
高校信息化团队的学科建设将增加信息化团队的工作量。因此,信息化部门要善于将本部门信息化工作分解为学科工作。同时,将本学科所取得的资源和成果应用于信息化建设和运维工作中。
2专业化
高校信息化团队专业化是指突破现有的信息化团队机制,通过与西方高校信息化团队类似的专业化机制,增强信息化团队的实力。
需要指出的是,高校信息化队伍专业化可以缓解企业编制减少与队伍扩张需求增加之间的矛盾。然而,通过这种模式招聘的信息技术人才将失去企业建立的原有优势。因此,信息队伍的专业化需要提供与社会信息产业的技术和管理人才相适应的基础上,充分利用高校的优势,如子女就学、个人进修、学术交流等。,吸引更多高素质人才投身信息管理与技术核心业务。
三。社会化
高校信息化团队社会化是指社会信息化规划、设计、建设、运维、管理等团队与学校信息化团队通过项目外包、人力资源租赁等方式相结合,共同承担学校信息化建设任务。
近年来,我国高校发展迅速。高校的核心业务对信息技术的依赖越来越大,信息技术的整合程度越来越深。高校信息化规模不断扩大,信息化的任务越来越重,工作量越来越大。大多数高校信息团队的发展速度明显跟不上信息规模的发展。有效利用社会优质资源,将一些信息工作外包是必然趋势。信息工作外包后,社会信息化队伍将进入学校,成为学校信息化建设和运行的重要力量。如何将这一队伍与学校信息化队伍相结合,是学校信息化工作中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为了解决学校信息化队伍中人力资源短缺的问题,我们也可以让外包公司派出固定人员,或者通过人力资源租赁的方式,补充社会上的信息队伍到学校来。
高校信息化队伍的社会化在短期内具有灵活性高、见效快的特点,但也会增加信息管理的难度。同时,学校需要在引入社会信息化力量的同时,保持对核心业务的有效管控。
4集成
高校信息化队伍整合是指高校信息化队伍的构成由技术人员逐步向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并重发展。同时,信息化团队的专业范围应涵盖从物理层到应用层的方方面面。
总体而言,“十四五”期间,“以人为本”将成为越来越深刻的共识,高校信息化队伍建设可能成为高校信息化工作的首要因素。由于每个高校都有自己的信息化模式,所以各高校的信息化队伍建设也会有自己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