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上海落户 > 深圳特聘岗位制度给予教育卫生特别支持

深圳特聘岗位制度给予教育卫生特别支持

来源:上海落户帮

2022-01-12

592 浏览

深圳特聘岗位制度给予教育卫生特别支持 之后,深圳开始要疯狂引进人才了! 近日,深圳市人才工作局透露,将通过打出人才政策“组合拳”,全方位构建一流人才生态,着力打造全球智汇深圳样本。目前,深圳人才政策“组合拳”开打,特聘岗位制度给予教育卫生特别支持。 特聘岗位制度,将强化行业和用人主体自主权,实行“谁用谁评价”。 “十四五”期间,深圳将打响基础教育学位保障攻坚战,未来将新建大批学校,急需引进培养一批高水平高层次的校长和教师。 预计未来5年深圳将评聘2000名以上高精尖缺卫生健康人才,计划面向国内外引进一批名院长、名医生、公共卫生专家和青年医学人才。     作为“组合拳”之一,南方科技大学、深圳大学、鹏城实验室、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7家用人单位对外发布首批“特聘岗位”申报指南。这标志着在科研、教育、卫生健康、文化体育等领域实施的“特聘岗位”制度,正式步入“实操”阶段,也标志着人才政策“组合拳”开始逐步落地。     “特聘岗位”制度的一大特点就是突出了用人主体自主权。“以往引进高精尖缺人才实行全市统一的认定标准,打个比方就好像各类人才一起参加‘全民马拉松’。现在实行特聘岗位制度后,就变成了参加分行业、分领域的‘单项锦标赛’。”市人才工作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在赋予用人主体更大自主权的同时,“特聘岗位”制度也加强了“全周期管理”,建立健全人才退出机制,破除“低效引才”“只进不出”问题。     此此同时,在深圳大力招揽人才之际,深圳户籍政策正“收紧”,最近又有两则办法来了:《深圳市投资纳税积分入户办法(征求意见稿)》、《深圳市核准类和积分类人才引进入户实施办法(征求意见稿)》,值得你的关注。     有人吐槽深圳左手揽人才、右手“收紧”落户政策,专家解读来了!     深圳人才政策“组合拳”开打     特聘岗位制度给予教育卫生特别支持     两领域“特聘岗位”奖励各不低于当年经费总额20%     作为深圳人才政策“组合拳”之一,特聘岗位制度对人才关心的基础教育、卫生健康领域给予特别支持,每年投入这两个领域的经费额度各不低于当年特聘岗位经费总额的20%,以进一步扩大优质教育、卫生人才资源供给。近日,记者走进市教育局和市卫生健康委,就特聘岗位制度对教育卫生领域人才引进与培养的意义和影响采访了相关负责人。     大力引育一批名校长、名园长、名教师     教师是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目前深圳中小学中正高级教师、特级教师数量居全省第一;2020年获省级和国家级教育教学成果奖等级和数量居全省第一;2020年,我市中小学招聘高校毕业生中研究生及以上学历的达84%。     “特聘岗位制度实施后,我们将紧紧抓住机遇,大力实施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工程,重点抓好我市教育领域特聘岗位评聘工作,大力引进名优骨干教师,持续打造适应先行示范要求的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努力让 ‘最优秀的人培养更优秀的人’。”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如是说。     据了解,“十四五”期间,我市将打响基础教育学位保障攻坚战,未来将新建大批学校,急需引进培养一批高水平高层次的校长和教师。教育系统特聘岗位将突出以事定岗、按岗聘用,坚持以重师德、重能力、重业绩、重贡献为导向,突出考核评价教师教书育人能力和教育教学实绩,校长办学治校能力和教育管理实绩,教科研专家教学研究水平和教学指导实绩。     该负责人认为,特聘岗位制度强化行业和用人主体自主权,教育主管部门将根据不同学科特点和人才成长规律,采取小同行评审、专家主审等方式评价人才,将有效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问题,有利于完善立德树人体制机制,建立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提高教育治理能力和水平。     此外,“十四五”期间,深圳在打响基础教育学位保障等三大攻坚战同时,还将实施未来教育探路工程、创新教育工程、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工程等十大工程,打造更多基础教育领域深圳品牌。“特聘岗位制度除了有助于引育一批名校长、名园长、名教师,还将根据深圳教育发展所需,设置一批科技创新教育类、跨学科教学类、艺术体育类、思政教育类等紧缺型教学岗位,以柔性管理方式引进人文、科技、艺体等领域的高精尖缺人才加盟,丰富教育人才资源,推动教育改革创新,打造一批基础教育的 ‘深圳标准 ’ ‘深圳标杆’。”该负责人说。     未来5年引进培育2000名高精尖缺卫生健康人才     近年来,深圳通过补短板、强基层、建高地、促健康,不断推进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人才队伍建设也硕果累累。“十三五”期间,深圳累计引进培养超过800名高层次医学人才、选拔近500名学科骨干人才赴国(境)外研修、公开招聘超过13000名执业医师。     “特聘岗位制度实施后,更加有利于引进高水平医疗卫生人才。”市卫健委人事处处长、一级调研员刘辉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通过特聘岗位制度,预计未来5年将评聘2000名以上高精尖缺卫生健康人才。     具体而言,每年将评聘400个左右特聘岗位,其中新引进人才将占7成以上,重点引进符合我市卫生健康事业发展所需的临床、中医、公共卫生等学科高精尖缺人才,计划面向国内外引进一批名院长、名医生、公共卫生专家和青年医学人才,为医疗服务体系和公共卫生服务体系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加快实现“病有良医”。     据悉,目前,市卫健委已经拟定了相关实施办法,并争取在今年第四季度开展全市卫生健康系统特聘岗位评审工作。     “以事设岗、以岗选才、分类评价、同行评审,这将是我们进行特聘岗位评审坚持的原则。”刘辉说,由于特聘岗位制度打破了统一认定标准,实行的是“谁用谁评价”,所以我们根据卫生健康系统的人才特点,注重“医、教、研”协同发展,设置了一些“特色”评审条件。比如,增补了学科建设、学术兼职、医院管理等类别条件和部分科研成果、教学职务的条件。同时,我们设置了国际著名医学学术组织、国际高水平医学科技期刊的学术兼职,境外世界知名医学院校的教学任职,发达国家或地区的专科医师等条件,都是为了有利于引进国际化的医疗或医学研究人才。评审内容也将更加注重分类评价,采取小同行评审的方式,合理确定不同医疗卫生机构、不同专业岗位人才的评价重点。     而且,特聘岗位制度还解决了一些人才引进的“疑难问题”。比如,2014年深圳开始实施“医疗卫生三名工程”,但一批来深工作的国(境)外全职、兼职专家,一直在人才认定方面缺乏便捷渠道,“特聘岗位制度对人才的评审不限国籍、户籍,而且全职人才和柔性人才均可以参加评聘,从而有效解决了此类问题。”刘辉介绍道。     回应人才关注热点 提升教育和医疗质量     教育、卫生是每一位人才都关心的民生大事。记者在采访中也了解到,为营造更加良好的人才环境和生态,深圳教育、卫生部门均提出了未来的发展目标:     深圳将以推动教育先行示范为主线,勇当全国教育改革尖兵,花大力气补短板、强弱项、推改革、提质量,深入实施“三大攻坚战”和“十大工程”,加快实现幼有善育学有优教,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在深各类人才提供更加优质、更加充分的教育保障和公共服务。同时,深圳将着力构建“区域医疗中心+基层医疗集团”为主体的整合型优质高效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形成“顶天立地”的医疗卫生新格局,到2025年初步建成全国重要的医疗中心城市和全球影响力卓著的健康城市,让深圳人“小病不出社区,大病不出深圳”,在家门口就能享受高标准的优质医疗卫生服务。     具体措施上,在教育领域,去年深圳已启动了基础教育百万学位建设工程,预计2020年-2025年全市将新增基础教育学位百万座,其中幼儿园学位14.5万座、公办义务教育学位74万座、公办普高学位11.8万座,切实解决人才子女“上好学”的问题。     在卫生健康领域,未来5年深圳将择优滚动及靶向引进不少于80个高层次医学团队。同时开展菁英人才培养计划,拟在未来5年培养150名学科带头人、400名学科骨干、600名青年医学人才,锻造一批高素质学科人才梯队。在高水平医院建设方面,将全面推进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深圳医院等3家纳入国家布局的高水平医院,和深圳市人民医院等6家广东省高水平医院建设单位,以及一批区域医疗中心建设。(来源:深圳特区报 记者:杨丽萍)        深圳实施新人才政策体系,发布首批特聘岗位申报指南     近日,深圳提出将通过打出一系列人才政策“组合拳”,推动“政策引才”向“环境、文化聚才”转变,从而构建一流人才生态,广聚天下英才而用之。作为“组合拳”之一,今日,南方科技大学、深圳大学、鹏城实验室、中科院深圳先进院、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哈工大(深圳)7家用人单位对外发布首批“特聘岗位”申报指南。这标志着在科研、教育、卫生健康、文化体育等领域实施的“特聘岗位”制度,正式步入“实操”阶段,也标志着人才政策“组合拳”开始逐步落地。     特聘岗位分ABCD四档     据了解,“特聘岗位”制度旨在支持科研、教育、卫生健康、文化体育等领域的高精尖缺人才发展,这些领域的重点用人单位可以根据事业发展需要和专业领域特点,设置特聘岗位,并根据岗位需求精准引才。     特聘岗位分为A、B、C、D四档。其中:     A档特聘岗位聘用对象应处于本领域、本专业世界一流或国内顶尖水平;     B档特聘岗位聘用对象应处于本领域、本专业国际先进或国内领先水平;     C档特聘岗位聘用对象应在本领域、本专业有一定影响力;     D档特聘岗位聘用对象应为优秀青年骨干人才,而且仅用于基础教育、卫生健康、文化体育领域新引进紧缺人才。     人才获聘特聘岗位后,可按规定享受相应的岗位绩效奖励,申领“鹏城优才卡”,享有创新创业、生活保障、文化休闲等全方位人才服务。     特聘岗位3年1个周期,同一档次岗位可持续1-4个周期。以面向青年优秀人才的D档为例,人才获聘后,可享受D档岗位奖励。聘期届满,可申请参评C档及以上岗位,如果获聘,可继续享受相应岗位奖励。深圳每年投入基础教育、卫生健康领域特聘岗位奖励经费各不低于当年奖励经费总额的20%。     “量体裁衣”设定评聘标准     “特聘岗位”制度的一大特点就是突出了用人主体自主权。     “以往引进高精尖缺人才实行全市统一的认定标准,打个比方就好像各类人才一起参加‘全民马拉松’。现在实行特聘岗位制度后,就变成了参加分行业、分领域的‘单项锦标赛’。”市人才工作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用人单位可根据专业特点和发展实际自主确定岗位评聘标准,不同领域可“量体裁衣”设定门槛标准、“谁用谁评价”,自主评价聘用高精尖缺人才,从而更好实现引才工作与单位管理、岗位需求的紧密结合。     在赋予用人主体更大自主权的同时,“特聘岗位”制度也加强了“全周期管理”,建立健全人才退出机制,破除“低效引才”“只进不出”问题。比如,在事前环节,通过设置特聘岗位评聘的“基准线”,明确各单位每年用于新引进人才的特聘岗位比例,严格把好人才结构关和质量关;在事中环节,通过建立考核管理、经费管理、绩效评估等制度,加强对用人单位和人才的规范管理;在事后环节,根据考核评估情况,动态调整各单位引才经费,不断增强引才效果。
您正在申请积分落户服务站的专业服务
您的称呼

联系电话

验证码

立即获取

为了确保您的测评结果更准确, 我们申请您留下联系方式以便我们人工审核后通过电话回访告诉您准确的测评结果。*您的信息受 《隐私保护声明》保护

提交成功

您的服务申请已提交,
服务站将在1个工作日内与你沟通服务细节。
一对一规划顾问
更多福利,等你解锁!
上海积分落户指南免费领
上海积分落户指南
免费领
最新最全内部资料免费领
最新最全内部资料
免费领
专业顾问一对一定制规划
专业顾问一对一
定制规划
最新资讯每天分享
最新资讯每天分享
进群不止分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