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高校和企业在人才培养方面也要“转型升级”
来源:上海落户帮
2022-06-24
499 浏览
相关高校和企业在人才培养方面也要“转型升级”
山东省人大代表、鲁南制药集团董事长张贵民说:“我建议加强计算机、机械自动化仪表等与智能制造和‘网络+’相匹配的人才培养,以适应产业转型的需要。”,周四接受采访时说。
近年来,我国医药产业政策频出,市场竞争日趋激烈。鲁南制药始终坚持以全面创新的经营管理解决各项发展问题,坚持高质量发展,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实现更好的发展。2019年,在中国企业创新能力1000强排行榜上,山东省排名第六,2018年中国医药行业排名第25。这得益于企业的积极转型升级。
“新老能源转换企业是主体,越早越活跃。”。张贵民说,近年来,鲁南制药在生产自动化和车间智能化建设方面的投资超过20亿元。例如,北特25号车间一条生产线只有5人95人的车间,可创造年产值30亿元,平均产值3000万元。与国内同类生产线相比,车间生产人员减少三分之二,生产效率提高三倍以上。目前,企业各生产车间已实现自动化、半自动化,企业已逐步从传统的手工制造业向智能工厂转变。新时期医药创新能力和一系列新药产业化建设项目入选山东省首批优化项目。
生产“智能化”的转变迫切需要配套的管理和技术人员。张贵民建议,相关高校和企业在人才培养方面也要“转型升级”。
对此,张贵民建议,一方面,高校要转变办学方向。随着智能化生产的发展,新老能源转化重大项目急需培养的综合性、交叉性、实用性人才越来越多,如自动化、仪表方向、it人才、网络销售等方面的人才。
同时,加大企业内部培训力度,对减少的冗余人员进行转岗分流,选派有能力提高的人员到新车间工作,选派有专业知识的人员到专职客服中心和网上销售。
“突破人才瓶颈,推动创新驱动发展,实现新旧动力转换的核心要求,是人才和生产要“转型升级”,“人才结构的调整要与产业结构的调整同步”,张贵民说,鲁南制药始终把培养和培养人才作为企业管理的最高目标。围绕企业转型升级和战略规划的要求,不断完善和创新人才引进和培养机制,优化人才结构,多渠道引进专业人才,多专业打造技术团队,充分发挥人才集群优势,激发创新和效率。
企业高度重视高端产业领军人才队伍建设,不断引进高科技人才。Academician Chen Fener受聘为公司首席科学家,廖婉青院士、陈凯贤院士、黄璐琦院士被聘为公司院士工作站的专门专家。今年,清华大学又有3名生物博士加入公司,人才高地优势逐步形成。
小编了解到,为适应“互联网+医疗健康”新业务的快速发展,近年来,鲁南制药打破了医药企业传统的营销模式,成立了互联网销售部,在天猫、京东开设了旗舰店,建立24小时客户服务中心,搭建“互联网+医疗健康”平台和客户服务体系,打造全新消费。人类需求、经验和服务的生态系统。2019年互联网销售总收入是2018年的4.13倍,是2017年的20倍。一批“互联网+”创新人才为企业发展注入了新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