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有一个共识,户籍从农村转向城市很简单,而且国家还保护这部分集体的土地承包权和房屋所有权,但是相反,户籍上的“农业转非”却不能简单实现。
但是,现在的情况是因为以前去学校工作过,所以希望把户口迁到城市农村的年轻人身上,自己的户口能回来。
其实户籍的“非转农”很难,其根本原因在于农村本身就是一个集体社会,这不仅是人情关系,村里的集体成员有权共享集体资产和福利。
与其说迁移户籍是为了保持住宅用地的资产,不如说是为了保护农村户口,现在很多年轻人都退路了。
根据专业数据,2020年我国劳动人口参加率约为67.5%,也就是说需要超过9亿人靠打工维持生计,其中也包括约2.8亿农民,但是,根据“天眼调查”的数据显示,受疫病等影响,仅2020年第一季度就有约46万家企业破产,也就是说,在许多二、三、四线城市,已经发生了劳动力人口过剩问题,最显著的证据是许多劳动力人口,已经从京津冀和东北地区流出,集中在珠三角洲地区。
同时,这两年来,随着制造业原材料价格的上涨,很多企业开始考虑压缩人事费,此外,“35岁以下”、“男性限定”、“无偿加班”、“996和007工作制”等条款不仅拒绝了劳动力,还使很多农民的劳动更加廉价,在这样的情况下,很多外出打工的农民不得不从制造业中脱离出来,转移到快递和配送等服务业。
总的来说,在不发达地区,劳动力人口过剩问题以及一些企业对员工进行过度剥削,已经向城市派遣了很多外出打工的农村年轻人感到越来越难以赚钱,但是,随着国家发展的重点从城市转移到农村,农村的发展机会越来越多了,因此,户籍迁移到村里,成为了没有踏入城市能力的年轻人的退路。
为了满足部分年轻人的户口迁出需求,为振兴农村提供必要的劳动力,国家出台了户籍“非转农”政策。
《关于进一步深化户籍管理制度改革,促进城乡融合地区和谐发展的通知》指出,农村宅地使用权等基本生活基础的入城定住者返回户籍常住的明确了可以把户口恢复原籍,这个措施实际上是从“地”的观点来解决农村年轻人的户口迁出问题,只要农村的年轻人拥有宅地的使用权,就可以以依赖宅地的方式将自己的户籍转移到原来的户籍上,结果,因为自己有宅地,所以不会影响其他村民的宅地权益。
此外,“关于进一步深化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明确表示,通过申请夫妇的委托、未婚子女的父母委托、父母对大人孩子的委托等手续,可以将户口迁移到村子里,这项措施表明,户籍迁居时,自己拥有住宅区已经不是一个很难的条件,而是从“人”的角度出发,但在农村,被委托人必须有宅地使用权和户籍登记,并保证在农村实际生活。
关于户口迁出,农民最应该注意的是什么?
你知道,现在的户口是从农村转到城市的,还是现在政策的主流指南,因此,农民建议一定要保护自己的宅地,而且宅地的房屋要长期失修,没有人居住,所以要确保自然崩坏还不到两年以上,另外,具体手续在户口迁出地和迁入地的乡镇(社区)户籍管理部门办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