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上海居转户 > “上海户口,200万首期款”却在神州大地无处安身

“上海户口,200万首期款”却在神州大地无处安身

来源:上海落户帮

2022-04-07

410 浏览

“上海户口,200万首期款”却在神州大地无处安身 最近,有个朋友S遇到困局,来找我聊天。     她是个上海女孩,颜值颇高的金融白领。多年前在苏州买了一套小公寓,用过一次贷款。     S以前在建材行业工作,见到行业的下坡路,果断转型到金融理财行业。但是中途折腾的时候,资金颇为紧张,错过了前一波房价上涨的周期。     现在想买房,看了一遭上海的楼市,郁闷了。     稍微体面一点的市区的房子,都要500-600万以上,因为限购政策,首付要七成,即使把苏州的公寓卖掉加上自己的存款,也付不了首期。     S也想过去杭州、成都、武汉、西安这样的二线领先城市买房,但是目前这些城市都限购了。     她是上海户口,也不舍得放弃,把户口迁到低一级的城市。     “上海户口,200万首期款”,在旁人看来多么让人羡慕的资本,但却发现居然在神州大地无处安身。       我的另一位粉丝W,苏北男孩,90后,刚毕业不久,在华为工作。     由于老家地处小县城,W完全不在乎户口落在哪里。     这几年二线城市开始抢人大战,杭州、成都、西安这样的城市,基本上硕士可以随时落户。     所以,这几年,他凭着父母的首期款,已经在二线城市价格洼地的地方买了两套房子了。     凭借在华为的工资收入,供着两套房,也是毫不费力。     眼看着这几年二线城市的房价蹭蹭上窜,他的资产已经和在一线城市拥有房产的同学差不多了。     原本的一副差牌,似乎越打越好,渐入佳境。         资源的诅咒     经济学里有个理论叫“资源诅咒”(又被称作“富足的矛盾”),指的是:     国家拥有大量的某种不可再生的天然资源却反而形成工业化低落、产业难以转型、过度依赖单一经济结构的窘境。     丰富的自然资源可能是经济发展的诅咒而不是祝福,大多数自然资源丰富的国家比那些资源稀缺的国家增长得更慢。     陷入资源诅咒的典型例子,就是沙特。     沙特政府的财政运转完全依靠石油出口,国民的生活也大多依靠石油资源。     卖石油,进口国外的制造业产品,是过去多年令人艳羡的经济运转方式。     当前主要的产油国,也基本上都是这种运转模式。     过去几十年,沙特狠狠地过了一段有钱任性的好日子。它以丰富的石油储量、低于10美金的陆地原油开采成本赚得盆钵体满。     2011年10月到2014年7月间,油价基本保持100美金的价位上,沙特每卖出一桶油,可以赚得约80美金/桶利润。     那阵子,沙特的石油收入占到GDP总产值的40%。     在这样的资源“优势”下,你会发现,沙特等石油产出国,基本没有什么工业,更没有什么高科技行业。     它们凭借着丰富资源的禀赋,足够富有,就不会想到投资工业和科技,来形成新的生产力。     然而这种模式的弊端,就是在油价下跌时候,很容易将自己国家带进崩溃的边缘,历史上的产油国似乎都始终摆脱不了这种宿命。     资源的优势,变成了恐怖的诅咒。     资源诅咒的例子,在商业社会中也不鲜见。     著名的微软公司,由于有了Windows,有了Office这些在PC时代强大无比的产品,在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时代,反而没有大的作为。     微软曾经推出过Windows Phone这个系统,但是沿袭了太多视窗时代遗留的印记,不适应移动互联网时代,始终没有成为主流。         是微软没有资源优势吗?我相信它是世界上最最赚钱的公司之一。资源反而成了束缚。     再看柯达,柯达无疑是在光学成像时代之王,这个巨无霸曾占据全球胶卷市场2/3份额。     很多人说柯达是被数码相机打败的,但鲜为人知的是,全世界第一款数码相机是由柯达的相机工程师在1975年发明的。     据说当时柯达公司高层拿着那台仅有1万像素的数码相机原型,对这位工程师说道:     这玩意儿很可爱,但你不要跟别人提起它。     这件事情深刻地展示了柯达公司的文化:     他们并不缺出色的工程师,也不缺好的技术,更不缺钱,但公司管理层缺乏创新的渴望。     本质上,是由于柯达在胶卷业务长期垄断的地位,决定了它很难主动割舍自己如日中天的业务,来场“自我革命”。     对于自身优势的执着,让柯达没能抓住数字时代的机会。     资源的优势,会变成害人的累赘。         资源诅咒,     源自“不舍得”和“恐惧”     在个人的成长发展中,也会形成类似一个国家或者企业的资源诅咒。已有的资源并不一定给你带来的是优势,而是束缚了你的手脚。     这方面,我很欣赏从央视辞职转型做投资人的张泉灵。     张泉灵199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德语系,1997年考入央视国际部,并任《中国报道》记者编导主持人,2000年任新版《东方时空》主持人及焦点访谈等栏目主持人。         按通常的视角,她功成名就;按通常的评价标准,她在最好的新闻平台,最好的位置。     但是,2015年,张泉灵从央视离职,以合伙人形式加盟猎豹CEO傅盛发起的紫牛基金。     很多人问她为什么辞职?她这么说——     我为什么改行呢?说说排队这事儿。     一个银行开了三个窗口,每个窗口排10个人,这时候开了一个新窗口,谁会最迅速的挪到新的窗口去呢?     基本上是排在后面的,这就是创新总在边缘发生的原因。     因为混在中心混得好,改变就有成本,不舍得啊!     但是你会发现有些人即使排在最后也不会挪动脚步,为什么呢?     因为他们习惯了确定的事情,排在原地他们知道多久会轮到自己,换个队伍万一新窗口不是真的开呢?     万一新窗口的工作人员手慢呢?万一过去了还是最后呢?他们预期里充满了万一构成的恐惧。     如果说资源会从优势变成诅咒的话,那么它背后的根本原因,必然是我们内心的恐惧。     生活中,我们更常见的就是学历诅咒。     由于你读了名校,高学历,反而使得你畏手畏脚,不敢去做一些所谓的“低级”的工作,比如卖保险、做小学老师等等。     我们曾经发过一篇《生完二宝毅然辞去大学教职,女博士卖保险年收入翻十倍!给孩子努力的榜样》。     这个博姐,就是破除了“学历”诅咒,才迎来了人生巅峰。     以前,我们总看不起北大毕业生卖猪肉、清华毕业生当小学老师这样的事情。     但是,北大毕业生陈生做的土猪一号,非常成功。清华毕业的杨易,做了小学数学老师,最近出战《最强大脑》一战成名。     普通岗位,照样可以做得熠熠生辉,做得很强大。     我们一贯受到的教育和激励是“打怪升级,往上走”,殊不知我们还可以用降维思路,把简单的事情做出新意,从而获得“意外”的惊喜。         如何破解“资源诅咒”?     ▌深化认知,理解到“资源”二字的局限性     举个例子,以前石油是资源,未来“数据”才是资源。不能守着老资源不放。     说回房价的问题。如果你永远盯着北京上海的房子,一步错过,可能步步错过。你应该想着下一次的机会。     比如杭州,在G20峰会之前,房价不高,2万左右可以选到非常漂亮的房子。     即使现在涨上来了,总价比北上深还是低不少;而且由于超高颜值、亚运会、地铁网建成、新经济蓬勃发展等因素共同影响,未来仍然可以期待。     前段时间,我回杭州开同学会,有位同学在杭州有两套房子,一套6万,一套8万。     算了一下,其实和在上海的同学的资产,几乎是一样的。     其实,不光是直逼一线的杭州,成都、武汉、西安也是很大的潜力股。     我最近在北京上51CTO的课,同学们几乎都是在IT和互联网公司工作的。     他们告诉我,现在大量的技术型公司都在武汉设立了研发中心,因为武汉的区位优势特别突出,到所有一线城市,都只要3~4个小时的车程。     我甚至在想,如果我还是一个普通屌丝的话,我会赶紧把户口迁到武汉,然后在武汉买房子。这个或许是,接下来屌丝最容易的逆袭之路了。     俗话说,“水满则溢”。聪明的资产,总会从价格过高的地区流向性价比更高的地方。     如果你永远盯着老资源,那就永远看不到新资源。     ▌破解局限     S的困局在于,她只看了“上海”、“市区”、“体面”的房子。     其实,在上海郊区,例如嘉定、松江、浦东郊区,还有很多品质很好的、首付在200-300万的房子。     这些房子,为什么不能考虑?     品质好的郊区楼盘,未来的增值空间往往更大。等他们接近市区房价的时候,再换回市区的房子,完全是可行的。     那些不靠父母的年轻人,哪个不是从低价郊区房开始,一步步换成大房子,换成市中心的房子的呢?     很多时候,我们会被自己的眼界蒙蔽,没有完整地看待这个世界,从而错过了很多的机会。     ▌自我革命,勇于放弃     最高的境界,其实是永远不考虑自己已经得到的和已经失去的,永远从零开始考虑问题。     比如,S为什么不能学苏北男孩W,拿着硕士学历到二线城市去落户买房。     她是上海人,父母是上海户口,迁出去了,辛苦麻烦一点,未来总还是可以申请上海户口的。     有时候,上海户口这个“宝贝”,反而成为束缚。     商业上,这样的例子也很多。     360刚开始做安全业务的时候,市面上的杀毒软件都是收费的,市场上金山、瑞星、江民,都赚得盆满钵满。     360做杀毒也能收费,但周鸿祎没有这么做,他直接让360的杀毒软件免费,而且是终身免费,从而颠覆了传统互联网安全概念,改变了市场格局,迅速成长为中国最大的互联网安全服务提供商。     放下了旧的,才有机会获得新的。舍弃了已有的,看似浪费,其实是最大的智慧。     因为在旧的时代,资源的主体是“存量”,守住的都是自己的;而在新的时代,资源的主体是“增量”,不断有新的东西冒出来,而且更多更快,守住资源就是画地为牢。     在这样的时代,忘记自己的“资源”,勇于放下,才能回到原点,才能不忘初心,才能变诅咒为祝福。     更确切地说,     诅咒我们的,不是资源,而是自己。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维小维生素。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上海户口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您正在申请积分落户服务站的专业服务
您的称呼

联系电话

验证码

立即获取

为了确保您的测评结果更准确, 我们申请您留下联系方式以便我们人工审核后通过电话回访告诉您准确的测评结果。*您的信息受 《隐私保护声明》保护

提交成功

您的服务申请已提交,
服务站将在1个工作日内与你沟通服务细节。
一对一规划顾问
更多福利,等你解锁!
上海积分落户指南免费领
上海积分落户指南
免费领
最新最全内部资料免费领
最新最全内部资料
免费领
专业顾问一对一定制规划
专业顾问一对一
定制规划
最新资讯每天分享
最新资讯每天分享
进群不止分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