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上海居转户 > 武汉江岸区引进高端人才打造产业协同创新示范区

武汉江岸区引进高端人才打造产业协同创新示范区

来源:上海落户帮

2022-03-26

514 浏览

武汉江岸区引进高端人才打造产业协同创新示范区 今年3月,一场特殊的路演,在武汉市江岸区岱家山知识产权创业小镇举行。     台上,是武汉理工大学的一支教授团队,他们带着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领域的科研成果,向台下的5家企业做技术推介。     5月22日,武汉洪兴伟业环境科技有限公司与该团队签约,希望依托其技术成果,破解公司产品在数据远程传输上的技术瓶颈。     引导高校教授进工业园区推介科研成果,帮助企业根据业务需求到科研机构、高等党校“淘”技术,引入高端人才与企业共建实验室,江岸区搭建人才与产业协同创新生态网的探索,不断出招,取得初步成效。     今年一季度,江岸区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增长约28%。     激活“产学研”循环     “多亏湖北大学和武汉理工大学的研发团队及时介入。”6月10日,得知公司两大全新业务的研发稳步推进、成效初显,武汉静磁栅机电制造有限公司董事长徐传仁颇感欣慰。     静磁栅是一家水利水电领域传感器设备公司,其产品在南水北调工程中有应用。伴随公司业务的不断升级,对产品的耐腐蚀、耐候性要求越来越高。     “公司一直注重技术研发,但毕竟是中小企业,资金有限,难以仅靠自身解决一切技术难题。”徐传仁说,依托岱家山知识产权创业小镇,公司与湖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团队签约合作,由企业负责资金、市场方向及产业化运作,高校科研团队负责技术研究。     去年2月,静磁栅公司又与武汉理工大学信息工程学院教授团队,在人工智能和机器视觉两个技术方向展开合作,以期提升产品的智能化水平。     2017年以来,岱家山知识产权创业小镇先后与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武汉理工大学、湖北大学、武汉轻工大学和武汉科技大学等高校建立了合作关系,打造科研成果转化服务工作站和高校科研成果转化服务基地,建立以“高校—园区孵化器、加速器—企业”为链条的产学研合作机制。根据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的技术需求,引入高校科研团队协助攻关,或邀请高校科研团队,带技术进园区推介、寻找资金支持。     在江岸区,类似产学研协同互动链条十分常见。该区鼓励国家级孵化器、众创空间完善服务体系,搭建高校与企业之间科研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构建专利转化孵化链条,使工业园区成为知识产权聚集区和科技成果转化密集区。     今年,江岸区还将探索建立“创投联盟+产业基金+创新中心+科研院所”四元耦合机制,配套建设人才与产业协同创新研究院,采取挂职兼职、特聘岗位、项目合作、技术联姻等方式,推动知识成果、前沿技术、先进产品与未来产业的深度融合。探索建立“长江金岸科技创新平台联盟”,通过开展区域科技资源整合利用、挖掘企业科技需求,组织各类对接活动,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吸引先进科技成果落地。鼓励辖区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加入“长江金岸科技创新平台联盟”,提供协同创新服务。     高端人才入驻企业实验室     “2016年至今,我们已申请了50项发明专利和10项软件著作权。”6月3日,泰康在线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武汉总部互联网金融实验室总经理刘设伟,向湖北日报全媒记者介绍。     2016年,泰康在线成立互联网金融实验室,重点围绕自然语言处理和图像识别两大方向展开科研。以互联网金融实验室为依托,泰康在线从国内外引进人才,加大投入,帮助泰康在线在算法和人工智能研究方向上更进一步。     国际型高端人才的加入成效明显。     实验室研发的智能客服平台,于2017年上线,1秒可服务8000人,回复准确率高达99.9%,目前已服务了超过200万客户。2018年8月,智能客服平台的交互方式,从纯文字升级为语音、文字并重,实现功能跃升,技术水平在行业领先。     3月30日,实验室研发的智能客服机器人,获得由中国信息协会和中国金融CIO联盟颁发的2018年度“中国保险行业信息化创新项目奖”。实验室最新研发的OCR(光学字符识别)技术,也被运用到泰康在线的一款胃康保产品中。     由于医院胃病检测单在格式、疾病表述等方面各不相同,导致互联网保险在实施胃病的在线核保时,难以仅通过用户上传的检测单照片直接审核。泰康在线在运用了OCR技术后,只需用户拍照上传胃病检测单,系统就会克服拍摄时光线、折痕、污点等“噪点”,智能审核检测单内容,准确率超过90%。     目前,泰康在线互联网金融实验室拥有数十名科研人员,80%具有硕士以上学历。从2016年起,实验室就与武汉大学和华中科技大学进行深度合作,开展联合研发。     除了引进高端人才共建科研实验室,江岸区还大力发展“院士经济”。     6月1日,武汉百万校友资智回汉·长三角专场活动在上海圆满举办。中国科学院院士陈云敏与江岸辖区企业中国市政工程中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签约,共建院士专家工作站。双方将重点围绕市政岩土工程方面开展技术研发,破解特殊岩土工程难题,提高软弱土地基上重大市政工程的安全性和防灾减灾水平。     去年以来,江岸区新增院士专家工作站5家,累计达到7家,引进10位两院院士入站。其中,中信设计院院士专家工作站,葛修润院士团队已启动5个院士科技成果转化项目,为4个工程设计项目提供咨询服务,目前在历史建筑遗产保护性修复和开发技术应用等领域,均已有所突破。     截至目前,江岸区拥有各类创新平台29家。其中,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家,省级5家、市级3家;省级企业技术研发中心2家、市级12家。     “真金白银”助推科技创新     4月29日,“江岸融商会走进国家级孵化器”活动在武汉市工科院举行。15家银行、10家证券及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向江岸区近百家科技型小微企业推介各具特色的贷款解决方案。     对接会现场,武汉深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5家企业,与交通银行等3家金融机构达成合作意向并签定贷款协议,总贷款额1300万元。活动还征集了智能制造、信息安全、生物技术与医药、新材料等高端产业领域科技型企业贷款需求35项,需求金额1亿元。     江岸融商会,由江岸区地方金融工作局与科学技术和经济信息化局联合银行、担保公司、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发起成立,为辖区中小企业量身定做银企对接平台,致力帮助中小企业破解融资难题。去年以来,先后组织银企对接活动7场,融资授信总金额达6亿元,协调银行、证券、保险及股权投资共80多家金融机构与辖区科技、文化、创意、互联网等行业150多家企业进行现场对接服务,进一步拓宽了企业融资渠道。     与此同时,江岸区还在区行政审批局设立了民营经济服务专窗,为全区企业提供惠企政策咨询、融资需求嫁接、惠企政策兑现等服务。该专窗整合10多个部门职责,实行一窗受理、部门分办、限时办结的工作机制。仅去年,就有约600批次的企业,通过该窗口享受到惠企政策兑现服务。     近年来,江岸区不断创新科技金融对接融合方式,出台了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高含金量的扶持政策,积极引导各类金融资本、社会资本合作设立产业基金,支持重点产业发展,初步建立了有利于促进自主创新的多元化、多层次、多渠道的科技投融资体系。     2017年8月出台的“黄金20条”,从支持企业创新创业、破解融资难等方面,助推新民营经济发展。当年11月发布的推进国家“双创”示范基地建设政策清单,从鼓励企业创新、打造“双创”载体等方面,掀起“双创”浪潮。     去年以来,江岸区又先后出台了《江岸区留商招商奖励办法》、“钻石十二条”,打造“5333”双创模式,实施营商环境“157”行动计划,不断强化对人才创业协同创新的政策支撑。设立10亿元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引导基金,为科技创新和实体经济提供全产业链条、全生命周期的金融支撑。
您正在申请积分落户服务站的专业服务
您的称呼

联系电话

验证码

立即获取

为了确保您的测评结果更准确, 我们申请您留下联系方式以便我们人工审核后通过电话回访告诉您准确的测评结果。*您的信息受 《隐私保护声明》保护

提交成功

您的服务申请已提交,
服务站将在1个工作日内与你沟通服务细节。
一对一规划顾问
更多福利,等你解锁!
上海积分落户指南免费领
上海积分落户指南
免费领
最新最全内部资料免费领
最新最全内部资料
免费领
专业顾问一对一定制规划
专业顾问一对一
定制规划
最新资讯每天分享
最新资讯每天分享
进群不止分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