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毕业生就业现状、薪资收入、满意度等数据
来源:上海落户帮
2022-03-02
562 浏览
统计毕业生就业现状、薪资收入、满意度等数据
近日,《2020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发布,该书追踪并统计了2019届毕业生的就业现状、薪资收入、就业称心度等多项数据,以期展示整体就业大环境的变化。
01
整体数据
1.平均月收入总体提升
2019届本科毕业生平均月收入为5440元。剔除通货收缩要素的影响外,与2015届相比,五年来本科生起薪涨幅为23.6%;
2019高职毕业生平均月收入为4295元,剔除通货收缩要素的影响外,与2015届相比,五年来高职生起薪涨幅为15.7%。
2.最高薪酬
本科毕业生计算机类、电子信息类、自动化类等薪资较高:计算机类、电子信息类、自动化类2019届平均月收入分别为6858元、6145元、5899元;
高职/专科毕业生铁道运输类、计算机类、水上运输类等薪资较高:铁道运输类、计算机类、水上运输类等2019届平均月收入分别为5109元、4883元、4763元。
3.读研比例进一步提升
大学毕业生升学比例持续上升。本科生国内读研比例从2015届的13.5%上升至2019届的15.2%。
4.专升本比例进一步提升
高职/专科毕业生读本科的比例从2015届的4.7%上升到2019届的7.6%。
5.读研带来明显收入提升
学历提升带来的教育报答随着时间延长而显现。2014届本科生毕业五年内取得研讨生学历人群月收入(10408元)明显高于未读研人群(9683元),其就业称心度(取得研讨生学历人群:79%,未读研人群:73%)也明显更高。
6.珠三角地域人才吸收力较强,东北、中原地域人才吸收力较弱
2019届大学毕业生在长三角地域就业的占比(本科:25.8%,高职:22.9%)最高,其次是珠三角地域(本科:21.0%,高职:20.4%)。
分离各地域本科院校毕业生实践占比和2019届在本地域就业毕业生占比综合来看,珠三角地域人才的吸收力较强,其次是长三角地域。而东北地域、中原地域人才吸收力较弱。
7.“新一线”城市吸收力不时增强,杭州就业称心度稳居“新一线”城市第一
本科毕业生选择在“新一线”城市就业的比例从2015届的22%上升到2019届的26%,而在一线城市就业的比例从2015届的26%降落至2019届的20%;高职毕业生选择在“新一线”城市就业的比例从2015届的17%上升到2019届的23%,而在一线城市就业的比例从2015届的19%降落至2019届的15%。
另外,在“新一线”城市就业的2019届本科毕业生中,外省籍占比从2015届的28%上升到2019届的38%,与一线城市(平均68%)差距在逐步减少。在主要的“新一线”城市中,在杭州就业的2017~2019届外省籍本科毕业生占比最高,其次为天津、苏州,均超越一线城市中的广州。
02
分专业解读
丨人文社科类
1.收入最高:外国言语文学类
2.称心度最高:教育学类(含师范类)
3.专业与职业相关度:教育学类(含师范类)
4.教育行业是人文毕业生就业主要方向
2019届本科毕业生人数较多的人文专业类中,外国言语文学类以5336元位居月收入榜首,其次是设计学类(5137元)和中国言语文学类(5050元)。
就业称心度方面,教育学类、戏剧与影视学类专业的就业称心度最高,均为73%。工作与专业相关度方面,教育学类专业同样高居榜首,将近九成毕业生(89%)能够学致使用。固然月收入并不抢眼,但教育学类毕业生就业质量综合较高,可见收入几并非决议就业质量的独一要素。
从数据来看,教育行业是人文类专业毕业生的主要就业去向,或许与近年来教育行业不时展开,专业人才需求极速上升有关。
注:本文中“人文”包括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艺术学等本科学科门类。
丨理工类
1.收入最高:计算机类
2.就业称心度:数学类
3.专业与职业相关度:计算机类
毕业生人数较多的10个理工专业类中,计算机类专业就业质量综合较高,月收入(6858元)、就业称心度(71%)、工作与专业相关度(77%)均位居各项指标榜的前三位。在就业方面,除了IT行业等计算机类毕业生“理所当然”的就业去向外,教育业也吸收了不少计算机专业人才,随着在线教学范围不时扩展,教育行业对计算机人才的需求或将持续增长。
电子信息类和自动化类专业月收入也较高,分别为6145元和5899元。数学类则位居就业称心度之首(76%)。毕业生从事与专业相关工作比例最高的是土木类,为88%。
从数据中不难发现,随同人工智能、5G通讯等高新技术疾速展开,IT、互联网相关专业人才需求旺盛,相关工作收入与称心度也普遍较高。
注:本文中“理工”包括理学、工学等本科学科门类。
丨商科
1.收入最高:金融学类
2.工作称心度:管文科学与工程类
再来看2019届本科生中毕业生范围较大的商科专业类。金融学类专业在月收入(5638元)和就业称心度(67%)方面优势明显。管文科学与工程类专业的整体就业质量较高,月收入(5625元)、就业称心度(68%)、工作与专业相关度(78%)排名均靠前。
金融人员、财务/审计/税务/统计人员是商科类专业毕业生从事较多的工作岗位。
注:本文中“商科”包括经济学、管理学等本科学科门类。
03
分行业解读
本科计算机类、高职铁道运输类专业领跑薪酬榜
报告显现,2019届本科毕业生平均月收入为5440元,剔除通货收缩要素的影响外,与2015届相比,五年来本科生起薪涨幅为23.6%;高职毕业生平均月收入为4295元,剔除通货收缩要素的影响外,与2015届相比,五年来高职生起薪涨幅为15.7%。
其中,计算机类、电子信息类、自动化类等本科专业毕业生薪资较高,2019届平均月收入分别为6858元、6145元、5899元;铁道运输类、计算机类、水上运输类等高职专业毕业生薪资较高,2019届平均月收入分别为5109元、4883元、4763元。
另外,2019届本科毕业生在一线城市的就业称心度(72%)略高于“新一线”城市(68%)。上海是本科生就业最称心的城市,其次是北京;“新一线”城市中,在杭州、天津、宁波、南京、苏州就业的毕业生称心度较高,不输于部分一线城市。
报告以为,“新一线”城市就业机遇多、生活本钱相对一线城市较低、更易落户等优势对本地和外地人才均有强大的吸收力,正不时追逐以往在人才方面占领绝对优势的一线城市。
逾7成数字化人才在一线和“新一线”城市就业
报告显现,近年来,毕业生在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效劳业就业的比例持续升高,2019届本科毕业生中任职于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效劳业的比例(8.9%)仅次于教育业(15.9%)。从职业来看,毕业生从事互联网开发及应用(6%)、计算机与数据处置(5.7%)类职业的比例较高。
在就业区域方面,泛珠江三角洲、泛长江三角洲、泛渤海湾三大区域经济体是数字化人才的主要就业地。2019届从事互联网开发及应用和计算机与数据处置类职业的本科生中,在这三大区域经济体就业的比例分别为29.7%、27.5%、19%。在就业城市类型方面,有74%的数字化人才在一线和“新一线”城市就业。
大学生自主创业主要集中在教育、文娱及批发业
2019届本科毕业生自主创业比例为1.6%,高职毕业生自主创业比例为3.4%。随着毕业时间的延长,毕业生自主创业比例持续上升,毕业三年内上升至8.1%。
数据显现,“教育业”是2019届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最主要范畴(本科:24.5%,高职:10.5%),集中在教育及职业培训、中小学教育,以及文学艺术、设计、体育等方面。大学生到“文化、体育和文娱业”(本科:15.8%,高职:6.9%)、“批发业”(本科:8.6%,高职:11%)创业的比例也较高,从主要从事工作岗位来看,大学生到文体文娱范畴创业主要是做摄影师、自由写作等,做批发主要是从事销售、电子商务等方面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