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中国最好的两所高等学府,非清华和北大莫属,其培养的人才也不计其数。但是近年来,清北却因人才流失现象饱受诟病,甚至被称为“为他国人才培养的沃土”。
九月,随着21届本科生和研究生新生入学,清华大学校长邱勇在开学典礼的讲话,引起了网友的热议。
清华校长“慷慨激昂”:超半数留学生已回国
在迎新生典礼上,校长邱勇慷慨激昂地发表了演讲,邱勇表示:在最近的几十年中,清华大学约有14.2%的毕业生选择了出国深造。
在这其中,有一半的学生前往世界排名前50的大学深造。截止到目前,在2002年出国的学生已经有多半数选择回国工作。
此外,邱勇还在典礼上表示,在近十年来,清华大学的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十分乐观。
清华大学的毕业生在重点单位的就业率已经高达80%,博士毕业生在一些学术单位的就业率已经超过50%。而在这其中,有将近80%的硕士毕业生会选择在国内就业。
清华校长的演讲可谓是义愤填膺,但也引发了网友的质疑。虽然清华大学培养的人才在一些重点单位就业率非常高,但这些人才有很大一部分流向了外国。
国家辛辛苦苦培养的人才,在最后不仅没有为国家建设出一份力量,反而流向了西方的其他国家,激起了人们的爱国情绪。
清华校长“慷慨激昂”,评论区却引来一片讥讽
在清华校长慷慨激昂演讲后,网友们无法接受这个事实,对人才外流的问题提出了质疑。
网友们纷纷表示,清华大学这些年来培养的人才可谓是数不胜数,但这些佼佼者们却都流向了西方国家。作为一名热爱祖国的公民,看到这样的情况,怎能不痛心。
国家每年为清华大学提供大量的教育资金和科研经费,这些钱都花在了培养这些人才上面,而这些人才却不能为祖国的建设贡献一份力量。
十几年前,周总理在看望中国的出色科学家钱老时,钱老就对我国当前的教育提出了问题:为何我们的一流名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的人才呢?
时至今日,钱老当年提出的问题仍然值得我们深思。
表面上看是这些一流名校对学生的培养出了问题,但在深入思考之后,我们不难发现,这存在着更加深层次的问题。如果这些问题不能得到有效的解决,那国家的人才流失会越来越严重。
人才外流,背后的原因引人深思
国内学习环境和就业环境与国外仍有一定差距
众所周知,一些西方国家的教育水平比较高,就业环境和就业率也是处于一个高水平的阶段。
对于那些一流名校毕业的大学生,很多人都是想着能够尽早做出更高的学术水平和科研成就以此来证明自己。
但由于国内学术水平竞争压力大,通常“资深学者”才更有发言权,而年轻小生排在后面往往没有机会证明自己的实力。
因此,他们纷纷把目光转向国外的学术研究机构和高科技公司,以此来获得更好的就业机会。
国家对于人才的重视程度和政策
虽然我们国家不断改革政策,有了很大进步,但不可否认我们相比于一些发达国家仍有很大的差距。
比如对于海归,我们不仅有优惠政策,还额外送上奖金奖励、房产以及户口落地等等非常诱人的条件。
但由于人口基数大以及考虑到某些社会情况,目前我们还不能比得上一些发达国家的政策。虽然目前国家不断发展进步,但真的想留住人才,确实不是一个短期就能实现的目标。
传统观念对于大学生的影响
七八十年代曾经风靡一时的“留学热”,导致很多家长从小便对孩子灌输留学好的观念。他们认为国外福利待遇好,能够留学仿佛就高人一等。
事实上,我国一些大学水平已经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一些学术研究和科研完全足够了。但传统观念根深蒂固,有些中国留学生甚至明言:单纯想要呼吸美国的空气!
对于这样牵强的理由,我们只得表示无奈。
小编寄语:
其实人才外流的影响因素应该有很多,以上只是列举的一小部分。我们期待社会可以落地更多的引进政策,减少人才流失。
网友也应保持更加理性的态度,理智爱国。不然针对留学生保持谩骂和无休止的指责,效果只可能适得其反。